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个性化输入法皮肤定制,为你的移动设备注入创意与与众不同

当输入法皮肤成为我们的第二张脸

凌晨三点,我第17次删掉了刚下载的输入法皮肤,那只对着月亮嚎叫的卡通狼确实很酷,但配上我凌晨赶工作报告的狼狈样,总有种荒诞的喜剧效果,这大概就是当代人的数字身份焦虑——我们连打字时的背景都要精心经营。

个性化输入法皮肤定制,为你的移动设备注入创意与与众不同

皮肤定制为何让人上瘾

记得第一次给手机输入法换皮肤,是在地铁上瞥见邻座女生的键盘——淡紫色的底纹上漂浮着半透明的气泡,每次敲击都像戳破一个梦境,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每天触碰键盘上百次,却任由它保持着出厂设置的冷漠。

有个做UI设计的朋友把输入法皮肤玩成了行为艺术,上周她的键盘变成了正在融化的冰淇淋,这周又换成会随着打字速度改变密度的雨幕。"这比换微信头像刺激多了,"她边说边向我展示如何让回车键变成一颗正在跳动的心脏,"毕竟头像只能让别人看,而皮肤是取悦自己的。"

那些令人难忘的定制实验

在豆瓣"输入法皮肤病"小组里,有人把九宫格键盘改造成老式电话拨号盘,每次滑动选字都像在拨一串秘密号码;还有个程序员把代码报错提示做成了皮肤,每次打错字都会跳出"404 文字未找到"的恶趣味提示。

个性化输入法皮肤定制,为你的移动设备注入创意与与众不同

我见过最动人的设计是个留学生做的,他在数字键上嵌入了家乡24节气的微缩景观,惊蛰那天整个键盘会突然冒出嫩芽图案。"这样我妈问我吃没吃春饼时,我能假装手指真的摸到了故乡的春天。"

皮肤背后的身份博弈

但个性化定制正在变成新的社交压力,上次团建时,当95后同事们的键盘轮流绽放着赛博朋克光效,我那个默认皮肤突然像条不合时宜的秋裤,更可怕的是某些"皮肤凡尔赛",有人会故意用极简设计炫耀:"哦?我这个?是MUJI设计师朋友随手画的未公开款啦。"

或许我们都在经历某种数字化的身份解离,就像我那个用纯黑键盘的作家朋友说的:"当写作变成工作,我就需要让输入法看起来像台冷酷的写作机器——虽然文档里憋出来的还是些矫情句子。"

现在我的键盘是张会变色的硫酸纸,午后会泛出茶渍般的暖黄,这当然不能提高打字速度,但每次弹出对话框时,至少让我觉得是在展开一卷属于自己的羊皮纸,在这个连表情包都要精心筛选的时代,或许输入法皮肤是我们最后一块任性自留地——虽然很可能明天睡醒,我又会嫌弃它不够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