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探秘熊猫手机:卓越性能邂逅可爱外形的科技艺术品

一次笨拙又迷人的科技邂逅

说真的,第一次听说“熊猫手机”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差点以为是个山寨牌子——毕竟这名字听起来太像小时候路边摊上卖的那种卡通造型玩具电话了,直到我真的摸到真机,才意识到自己差点错过了一个有点“怪”但莫名让人上头的科技小玩意儿。

你见过手机背壳做成一团毛茸茸熊猫脸的吗?不是贴纸,是真的用微纤维复合材料做出了磨砂绒毛的触感,摄像头巧妙地藏在熊猫两只眼睛的位置,握在手里的时候,拇指会不自觉地蹭那个毛茸茸的区域——这大概是我用过最解压的手机后背,虽然我朋友吐槽说“这设计简直在逼我天天擦手机”。

但熊猫手机绝对不是在卖萌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拿到评测机的那周,我正带着它在重庆跑采访,38度的天气,我一边导航一边疯狂拍照录视频,手机烫得能煎鸡蛋了——但居然没卡顿,回家导出素材时才发现,连续拍摄4K视频四十多分钟,居然只掉了30%的电,后来查资料才知道他们塞进了自家研发的散热架构,代号居然叫“竹叶冷却系统”(果然什么都要硬扯熊猫梗)。

最让我意外的是相机调校,通常这种走外观路线的手机,拍照都是凑数水平,但熊猫手机的夜景模式居然能拍出质感,记得有次在灯光昏暗的夜市拍红糖糍粑,成片居然把蒸汽的朦胧感和焦糖的光泽都抓到了——虽然拍的时候旁边卖冰粉的大姐一直用看傻子的眼神看我对着手机搓熊猫耳朵(那其实是音量键)。

系统UI也藏满熊猫彩蛋:下拉通知栏有熊猫打滚的动画,充电时电池图标会变成啃竹子的熊猫,甚至闹钟铃声都有熊猫崽的呼噜声选项,说实话,第一次被熊猫呼噜叫醒时我差点把手机扔出去——太像真熊在耳边打鼾了!但用久了反而觉得,这种笨拙的拟真感比那些冷冰冰的电子音有人情味。

当然也有抓狂的时候,有次开会急需投屏,找了好久才发现屏幕镜像功能藏在“竹林互联”的子菜单里——这种为了主题统一牺牲实用性的设计,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还有那个圆形熊猫眼摄像头模组,平放桌子时总晃来晃去,最后不得不专门买了个带凹槽的手机支架。

或许熊猫手机从来就没想做成八面玲珑的完美产品,它像那个执着于在西装上别卡通胸针的工程师——明明有旗舰级的处理器和散热能力,偏偏要把外观做得像儿童玩具;明明能做出业界顶尖的快充技术,却非要把充电动画做成熊猫啃竹子进度条,这种矛盾感反而让它变得真实,像极了生活中那些怀着奇怪热爱的人。

离开评测机前,我最后给它拍了张照片,晨光里,那只毛茸茸的熊猫脸居然显得有点温柔,或许科技产品未必都要变成光滑的黑色玻璃板——能让人忍不住摸一摸,偶尔会心一笑,甚至无奈地叹口气,才是更鲜活的陪伴吧。

(后记:听说他们下一代要推出斑马纹版本,不知道会不会配个踢踏舞提示音?)

探秘熊猫手机:卓越性能邂逅可爱外形的科技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