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显卡天梯图2018完整版:深度剖析当前主流显卡性能层级及市场定位

显卡天梯图2018:一场迟到的性能派对与矿潮余烬

2018年的显卡市场?🤔 那感觉就像参加了一场主角迟到、配角乱入的混乱派对,N家的10系显卡(Pascal)已经撑了快两年,像GTX 1060这种劳模卡,硬是从2016年站岗站到2018年,我朋友小张2017年初咬牙买的1060 6GB,到2018年夏天玩《怪物猎人:世界》居然还能在1080p中特效下跑个50多帧,他自己都懵了:“这卡…这么能扛?” 💪 而本该是主角的新一代图灵(Turing)显卡(RTX 20系),直到9月才扭扭捏捏登场,贵得离谱不说,初代光追和DLSS在当时…嗯,更像是昂贵的技术Demo。💸

另一边,AMD的Vega系列(Vega 56/64)在2017年短暂闪耀后,2018年大部分时间更像是活在PPT和信仰粉的期待里,价格?功耗?发热?槽点多到让人下不去手,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帮表弟装机,盯着Vega 56那夸张的三槽散热和推荐750W电源的说明,再看看它和GTX 1070 Ti缠斗的性能…最后默默点了京东上GTX 1070的购买按钮,AMD真正接地气的选手,反而是靠着挖矿潮末期“回炉重造”杀回来的Polaris小将——RX 570/580 2048SP,用接近GTX 1060 3GB的性能和更低的价格(如果没被矿老板扫光的话),在千元级市场疯狂刷存在感。

性能天梯:2018年的显卡江湖排座次 (个人主观版,带点“毛边”)

  • 入门级 (720p/900p 凑合玩,或者亮机):

    • GT 1030: 这卡的存在意义…大概就是告诉世界“我比核显强那么一丢丢”?办公室装机省电神器,想用它打游戏?除非你只玩《英雄联盟》且对帧数没追求,我称之为“电子垃圾中的战斗机”,但偏偏有人图便宜买它回家打游戏然后后悔莫及。🤦‍♂️
    • RX 550: 比1030强点有限,半斤八两,买它不如加钱。
  • 千元级甜点 (1080p 主流游戏的敲门砖,也是矿难重灾区):

    • GTX 1050 Ti / GTX 1050: 2018年很多学生党/预算党的无奈之选,1050 Ti在1080p中低特效下能应付大部分网游和不太吃配置的单机,1050就…再降一档,性能比想象中弱,但胜在不用外接供电,某些品牌机升级的唯一选择,我大学室友用它玩《守望先锋》,中特效70帧左右,边玩边念叨“等有钱了必换”。😅
    • RX 560 / RX 570 (2048SP) / RX 580 (2048SP): AMD这边就热闹了,矿潮退去,大量“新”卡(你懂的)涌入市场,RX 570 2048SP性能直追GTX 1060 3GB,价格却经常更香(前提是你能接受它的“过往”和抽奖般的体质),这绝对是2018下半年最具话题性的卡,也是翻车故事最多的卡,朋友贪便宜在某宝入了一块“全新仅测试”的RX 570,结果玩《APEX》不到俩月就花屏,拆开一看,硅脂干得像沙漠,散热鳍片里还夹着点可疑的灰尘… 🤬 典型的矿渣翻新。
    • GTX 1060 3GB / 6GB: 2016-2018年真正的“中流砥柱”,尤其是6GB版本,性能足够在1080p高特效下畅玩绝大多数游戏,3GB显存是硬伤,玩《绝地求生》后期地图或者某些大型开放世界(刺客信条:奥德赛》)开高点纹理就爆显存卡顿,非常不爽,但即使这样,它依然是当年Steam硬件调查的常年前三,群众基础太雄厚了,我的1060 6GB陪我从《巫师3》打到《只狼》,1080p下从未让我失望过(特效得适当调调)。
  • 中高端 (1440p 畅玩 / 1080p 高刷的起点,钱包开始疼):

    • GTX 1070 / GTX 1070 Ti: 1070 Ti真是颗“搅屎棍”,刀法精准地卡在1070和1080之间,性价比一度不错(矿潮前),性能足够在2K分辨率下获得良好体验,也是早期高刷新率1080p显示器的好搭档,我2018年初二手东蹲到一块好价的1070 Ti,替换掉老旧的970,2K显示器跑《战地1》终于能稳60帧以上了,那种丝滑感…泪流满面。😭
    • Vega 56: AMD的“火炉战士”,性能对标1070 Ti,但功耗高出一大截,对电源和机箱散热是考验,折腾党喜欢它,因为刷个Vega 64 BIOS、再猛拉一下功耗墙(和风扇转速),性能能摸到1080屁股,普通用户?看到那功耗和发热就劝退了,适合有动手能力、不怕吵、电费便宜的人。
    • GTX 1080: 帕斯卡家族的次旗舰,即使到了2018年,2K游戏性能依然非常能打,矿潮时价格飞天,潮水退去后,二手市场里成色好的1080是香饽饽(当然也要提防矿卡),性能比1070 Ti明显强一截。
    • Vega 64: 对标1080,但同样面临功耗和发热的拷问,除非遇到神价,或者对FreeSync刚需且预算有限,否则…看看就好,存在感略低。
  • 旗舰 & 新贵 (4K 入门 / 体验未来科技,代价是肾疼):

    • GTX 1080 Ti: 2018年真正的卡皇!👑 在RTX 2080发布后价格有所松动(相对而言),但性能依旧恐怖,4K入门或者2K高刷的顶级选择,即使放在今天,1080 Ti在很多游戏中依然不虚,当年贴吧流传一句话:“犹豫1080Ti?买就完了!” 价格也让人肝颤,我认识的一位做视频渲染的哥们,2018年底咬牙上了1080 Ti,用他的话说:“渲染时间直接砍半,这钱花得肉疼但值!” 💪
    • RTX 2080 / RTX 2080 Ti (9月后): 图灵新贵,带着革命性的光追和DLSS技术(当时还非常不成熟)而来,性能上,2080 ≈ 1080 Ti,2080 Ti 则树立了新标杆,但那个首发价格… 2080卖到6000+,2080 Ti直接破万!💸 加上初代光追游戏寥寥无几(《战地V》是首发支持,但帧数暴跌),DLSS效果也糊,当时被戏称为“未来税”和“智商检测卡”,只有不差钱的极客和追求绝对性能的发烧友会第一时间入手,普通玩家?看看评测,然后默默关掉网页,继续用着老卡,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老黄这刀法,越来越狠了,钱包真的跟不上。

市场定位:混乱、妥协与“等等党”的胜利

2018年的显卡市场定位,被两个幽灵笼罩:矿潮余波图灵高价

  • 矿难后的“海鲜市场”狂欢: 上半年,矿难降临,大量矿卡(主要是Polaris和部分Pascal)如潮水般涌入二手市场,RX 570/580、GTX 1060这些曾经的甜点卡,价格雪崩,这催生了一大批“捡垃圾”玩家,也带来了巨大的翻车风险。“女生自用99新”、“仅拆封测试”成了经典梗,市场充斥着不信任感,买新卡怕贵,买二手怕矿。🤯
  • 图灵的高冷与帕斯卡的坚挺: RTX 20系的高定价策略,让本应被替代的GTX 10系(尤其是1060、1070、1080 Ti)获得了意外的“长寿”和“性价比”,老卡在降价(相对矿潮时)后,凭借成熟的驱动和稳定的表现,依然是市场绝对的主流,新卡?更像是秀肌肉的奢侈品,这种“新旧同堂,老将更香”的局面,在显卡历史上也不多见。
  • AMD的“错位竞争”与蛰伏: Vega 面对高功耗和10系的压力,难有作为,反而是利用矿卡芯片“变废为宝”推出的RX 500 (2048SP) 系列,在低端市场依靠价格优势搅动风云,AMD真正的重心,似乎已经转向了下一代Navi的研发,2018年更像是一个蓄力的过渡年。

个人见解:一场迟到的性能升级与“不完美”的选择

回头看2018,那真不是一个让人舒舒服服买显卡的好年份。

  • 等等党的煎熬: 从年初盼新卡,盼到9月,结果盼来个价格翻倍的新卡,性能提升还主要靠堆料(CUDA核心)和涨价,那种失望感,经历过的人都懂,我身边好几个朋友,从2017年底就喊着“等新卡”,结果等到2018年底,要么憋不住买了二手1060/1070,要么继续抱着老卡再战一年。“等了个寂寞”是真实写照。
  • “够用就好”的实用主义盛行: 面对混乱的市场和高昂的新卡价格,很多玩家(包括我)变得更加务实,1080p 60帧?GTX 1060/RX 580 够用了,2K入门?咬咬牙上1070 Ti/1080二手也挺好,4K?光追?那是有钱人的玩具,性能焦虑被现实(钱包)狠狠压制。😮‍💨
  • 二手市场的“赌徒”心态: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低价矿卡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成功捡漏的,欢天喜地;翻车花屏的,骂骂咧咧挂上闲鱼寻找下一个“接盘侠”,这成了2018年DIY圈独特的“风景线”,充满了风险和黑色幽默,我的建议?除非你有极强的动手能力(换硅脂、清灰、修电容)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否则…珍爱生命,远离矿渣!🙅‍♂️

2018的显卡天梯,爬得有点硌脚

2018年的显卡天梯图,不像一份清晰的性能指南,更像是一张记录着市场混乱、技术过渡和玩家无奈妥协的“病历卡”,甜点卡被矿潮和翻新阴影笼罩,新旗舰卡贵得让人望而却步,AMD在主流市场靠“矿渣再利用”刷存在感,在这个时间点装机的玩家,需要更多的耐心、运气(避开矿卡)和一点“差不多得了”的豁达。

回望那个年代,与其追求天梯图上虚无缥缈的排名,不如问问自己:我的屏幕分辨率是多少?我常玩什么游戏?我的预算到底有多紧?在混乱的市场中,努力寻找那个当下够用、价格能承受、来源相对靠谱的选择,毕竟,能流畅跑游戏的卡,才是好卡——管它在天梯图上排第几呢! (别真去买GT 1030打游戏!) 😂

显卡市场没有新鲜事,只有轮回的狂热与冷静。

显卡天梯图2018完整版:深度剖析当前主流显卡性能层级及市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