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飞乐音响股票:音乐科技融合,投资新机遇正当时

当股票代码遇上贝多芬,我的耳机在发烫

行吧,又坐在这家咖啡馆,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个绿油油的“600651”,飞乐音响,这名字,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那台笨重的双卡录音机,放邓丽君磁带时偶尔会绞带,吱呀乱叫,谁能想到,几十年后,这老牌音响厂的名字,会和“科技”、“投资风口”这些词搅和在一起?

老实说,去年初瞄上它,纯粹是偶然,刷财经新闻时,看到一行小字:“飞乐音响战略投资某AI声学算法初创公司”,声学算法?这玩意儿和家里那对老音箱有啥关系?好奇心害死猫,也害得我账户余额起起伏伏。

声音的“芯”脏,不止是喇叭震膜那么简单了。

飞乐音响这几年,真不是只闷头造喇叭了,他们像变魔术一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技术”,塞进了各种你想不到的地方,那次出差,在展会上蹭听他们的演示——一套号称能“读懂”房间声学特性的会议系统,我故意在角落咳嗽、挪椅子,那声音居然还能清晰稳定地传到主位,像被无形的手精准“递”过去,现场工程师有点小得意:“靠的是自研的分布式拾音算法和动态降噪,芯片级方案。” 那一刻,我脑子里蹦出的不是技术参数,而是以前开视频会时,同事那边传来的狗叫声和炒菜声… 这痛点,真被他们挠到了。

音乐科技?它正从耳机钻进生活的每个缝隙。

飞乐音响的野心,显然不止于会议室,他们悄悄把触角伸向了更“燥”的领域——音乐科技,去年底,和国内某头部音乐平台搞了个“沉浸式音乐空间”项目,概念挺玄乎,但说白了,就是用他们那套空间音频和声场渲染技术,让你戴着普通耳机,也能感觉像坐在Livehouse前排,贝斯声震得胸口发麻,我试用过内测版,放《加州旅馆》前奏,那吉他声真像从右后方斜斜地飘过来,汗毛都立了一下,虽然现在用户量还不算爆炸,但这种“把音乐现场装进口袋”的体验,像颗种子,谁知道哪天就长成大树?

更让我觉得有点意思的,是他们和某智能家居巨头在高端智能音箱上的“地下恋情”,坊间传,飞乐负责最核心的声学架构和调音,想想看,当千万台贴着别人Logo的智能音箱里,跳动着飞乐调校的“声音心脏”,这隐形市场份额,可比单纯卖几个自有品牌音箱值钱多了,这路子,有点“闷声发大财”的意思。

投还是不投?我的纠结像失真的电流声。

看着K线图,心里那点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优势明摆着:老牌声学底子厚实,技术转型踩点准(智能办公、音乐流媒体、智能家居都蹭上了),还玩起了技术授权的“轻”模式,股价嘛,比起那些动不动翻几倍的“妖股”,显得… 挺老实。

但纠结像耳机里失真的电流声,滋滋作响,技术迭代太快了,今天牛哄哄的算法,明天就可能被拍在沙滩上,消费电子这行当,卷得跟修罗场似的,飞乐能一直保持“技术代差”吗?还有,那些炫酷的“音乐科技”项目,到底啥时候能真金白银地大规模变现?是下一个增长引擎,还是烧钱听个响?每次想到这,就想起上次冲动跟风买的那只“元宇宙概念股”,现在还套着呢,绿得我心发慌。

尾声:代码与和弦的共振

飞乐音响这股票,像一首复杂的交响乐,有老牌制造沉稳的低音铺垫(扎实的声学基础),有科技转型跳跃的弦乐旋律(AI算法、空间音频),还有消费市场变幻莫测的打击乐节奏,它不够“完美”,没有惊心动魄的暴涨故事,技术落地的路径也还在摸索,甚至带点老国企转身的笨拙感。

但或许,正是这种“不完美”,藏着点真实感,当音乐遇见硬核科技,当老厂牌奋力撕掉“传统”标签,这转变本身,就带着一种粗粝的生命力,我关掉交易软件,咖啡馆的背景乐正好切到一首钢琴曲,音符干净利落,600651,这串数字背后,是代码与和弦的共振,这次,跟不跟?耳机里,贝斯声隐隐震动,指尖悬在确认键上,有点麻。

飞乐音响股票:音乐科技融合,投资新机遇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