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重塑系统流程:优化步骤设计以提升整体运作效率

当我们在谈优化时,到底在谈什么?

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流程图,第三十七次修改那个该死的审批环节,行政部的小张刚发来消息:"王哥,财务那边说这个流程还是走不通..." 我狠狠灌了口已经凉透的美式咖啡,心想:我们到底在优化什么?是那张漂亮的流程图,还是实际工作中那些卡在系统里动弹不得的活人?

三年前在制造业做咨询时,见过最荒诞的流程:某工厂的采购申请需要经过7个部门审批,平均耗时23天,而车间急需的某个螺丝钉,楼下五金店10块钱就能买到,工人们早就自创了"地下采购系统"——班长垫钱买,月底用餐饮发票报销,你看,当正式流程失效时,非正式网络就会自动补位。

流程优化的第一重幻觉,是以为所有环节都值得保留。 去年帮一家电商公司梳理售后流程,发现他们的"异常订单处理"有11个判断节点,追问才知道,其中5个是两年前某次促销活动临时加的,后来没人记得取消,这就像阁楼里堆满的旧报纸,我们总想着"说不定哪天要用",结果活人被流程压得喘不过气。

真正有效的优化往往带着血腥味,上个月和CTO吵架,就因为他坚持要保留那个"技术评估会议"的传统。"这可是从公司创立就有的!"他拍着桌子说,我给他看数据:82%的评估会议只是重复PRD内容,平均耗时4.5小时/次,最后我们达成妥协:保留会议,但强制要求所有技术方案必须提前24小时书面提交——结果会议时间神奇地缩短到40分钟。

在银行做对公业务时学到的真理:最好的流程设计者永远是前线员工。 信贷审批部的小李给我演示了她自制的Excel工具,能自动抓取6个系统的数据生成报告,这个"野路子"工具比IT部花半年开发的系统快3倍,后来我们干脆把她的表格标准化,现在全行都在用,有时候我在想,所谓流程优化,是不是就该把聪明人偷偷发明的解决方案合法化?

重塑系统流程:优化步骤设计以提升整体运作效率

(揉着太阳穴)说到这个就想起上周的惨剧:新上线的CRM系统要求销售必须填写20个字段才能创建客户档案,结果呢?销售们集体回归纸质笔记本,晚上回家让实习生批量录入,看报表时数据漂亮极了,直到我们发现87%的"客户行业分类"都选的是第一个选项...

或许流程设计的终极悖论在于:我们越追求完美控制,系统就越脆弱。 就像那个采购流程最终被我们砍到3个节点,反而季度延误率下降了62%,现在墙上挂着当时的流程图,我用红笔在角落写着:"留点缝隙,让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