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款笔记本处理器性能天梯图全面解析,一目了然!
- 游戏动态
- 2025-11-05 14:25:02
- 5
2017年对于笔记本市场来说是异常热闹的一年,两大巨头英特尔和AMD都拿出了看家本领,让处理器的性能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果你想了解当年哪款笔记本CPU更厉害,这个“天梯图”解析会帮你理清思路,我们可以把2017年的笔记本处理器分为几个梯队,从强到弱一目了然。
第一梯队:性能猛兽——英特尔酷睿X系列和高性能酷睿i7
站在2017年性能金字塔顶端的,是英特尔首次为笔记本带来的酷睿X系列处理器,代表型号是Core i9-7980XE和i7-7820X等,这些处理器核心数量极多(最多18核36线程),虽然主要面向顶级台式机,但也有少数“移动工作站”级别的笔记本会搭载其简化版本,它们的性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严重过剩的,专为视频渲染、3D建模、科学计算等专业重度负载而生,紧随其后的就是英特尔标压版的第七代酷睿i7(Kaby Lake架构),比如i7-7700HQ和更高端的i7-7820HK,特别是i7-7820HK,它不锁频,允许玩家超频,是当年游戏本和性能本绝对的主流旗舰选择,根据中关村在线和太平洋电脑网等媒体的评测,这些处理器能够毫无压力地驱动大型游戏和专业软件,是追求极致性能用户的首选。
第二梯队:主流主力军——英特尔第八代酷睿低压U系列(革命性升级)
2017年下半年,英特尔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第八代酷睿低压U系列处理器(Kaby Lake Refresh架构),这可能是当年最具革命性的产品线,以往的轻薄本用的低压U系列(结尾带U,如i5-7200U)基本都是双核,性能比较“孱弱”,但第八代U系列来了个大翻身,核心数量直接翻倍,比如i5-8250U和i7-8550U都升级到了四核八线程,根据泡泡网和IT之家的评测数据,多核性能相比第七代U系列有了接近翻倍的提升,这意味着,以往只能在厚重游戏本上才能获得的流畅多任务处理体验,现在在一台轻薄的笔记本上也能实现,它完美平衡了性能与续航,迅速成为2017年底及之后主流轻薄本、商务本的绝对主力,极大地改变了市场格局。

第三梯队:强势搅局者——AMD 锐龙 Ryzen 移动处理器
2017年也是AMD在移动市场吹响反攻号角的一年,AMD推出了第一代锐龙移动处理器(Ryzen 7 2700U, Ryzen 5 2500U),同样采用了先进的四核八线程设计,其最大的亮点是集成了性能强大的Vega架构核显,根据超能网和众多科技博主的评测,锐龙处理器的CPU性能足以和英特尔的第八代酷睿U系列抗衡,而其核显性能更是大幅领先于英特尔当时的UHD Graphics核显,能够流畅运行一些主流网络游戏,AMD以“高性价比”和“强核显”作为卖点,给多年来由英特尔主导的轻薄本市场带来了强有力的竞争,让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具性价比的选择,虽然在一些单核优化和功耗控制上相较于英特尔还有细微差距,但它的出现无疑让市场变得更有活力。
第四梯队:入门与基础——英特尔第七代及更早的酷睿i5/i3/U系列

这个梯队主要包括2017年年初及之前发布的主流型号,例如英特尔的第七代酷睿i5-7200U、i3-7100U等双核四线程处理器,在第八代酷睿和锐龙出现之前,它们是市面上绝大多数中低端笔记本的标配,性能足以应对日常办公、网页浏览、高清视频播放等基础任务,但一旦遇到多任务处理或稍微复杂一点的应用,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对于预算有限、需求非常简单的用户来说,搭载这些处理器的笔记本仍然是一个选择,但显然已经不是2017年下半年的优选了。
总结与选购建议
回顾2017年的笔记本处理器天梯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主线:一是英特尔通过第八代酷睿U系列实现了轻薄本性能的跨越式发展;二是AMD凭借锐龙处理器成功重返主流移动市场,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替代方案。
当时给消费者的建议是:如果你是硬核游戏玩家或专业用户,英特尔的标压i7(第七代)是稳妥之选;如果你需要一台兼顾便携性和性能的办公学习本,那么搭载英特尔第八代i5/i7 U系列或AMD 锐龙5/7 U系列的笔记本是最明智的选择,它们代表了当时技术和能效的最佳结合点,而入门级产品则主要看价格,适合性能要求不高的场景,这张2017年的天梯图,清晰地勾勒出了从性能王者到性价比之星的全景画面。
本文由盘自强于2025-11-05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yxdt/577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