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深度解读2020笔记本内存发展:天梯图揭示技术趋势与选购要点

哎,说到2020年的笔记本内存,现在回头看看,真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那一年,大家憋在家里,对电脑的依赖到了顶峰,笔记本突然就成了生活的中心,我当时也琢磨着给自己那台老家伙升级一下内存,结果一研究,发现这潭水,比我想象的深多了,什么DDR4的末路狂欢,LPDDR4X的异军突起,还有那时候刚露了个小脸的DDR5,简直是一场暗流涌动的权力交接。

先说说那个“天梯图”吧,现在网上还能搜到一些,但2020年的天梯图,现在看来特别有意思,它不像后来那么清晰分明,更像是一张新旧势力交织、有点模糊的地图,顶端,毫无疑问是那些高频、低延迟的DDR4 3200MHz笔记本条子,算是传统性能派的绝唱了,但你再仔细看,会发现旁边悄悄挤上来一个叫LPDDR4X的家伙,频率可能没那么夸张,但那个“LP”(低功耗)标签,像一颗新星,我当时就纳闷,这玩意儿不是给手机用的吗,怎么跑笔记本地盘上来了?后来才明白,轻薄本的时代,真的来了,续航和静音,有时候比那一点点理论性能的峰值更重要,尤其是在你抱着电脑在沙发上、床上、甚至厨房(别问我为什么在厨房)一待就是半天的时候。

我记得当时看一些评测,有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同样是16G内存,一台用标准DDR4,一台用LPDDR4X焊死在主板上,跑分的时候DDR4可能小胜,但一旦你同时开几十个浏览器标签,再后台挂着音乐、传着文件,那个LPDDR4X的机器,风扇转得就是温柔很多,机身温度也低那么一两度,就这一两度,在夏天,手腕放在键盘上的感觉,天差地别,这种体验上的细微差别,天梯图上的数字是看不出来的,得用了才知道,所以那时候选内存,你不能光看“性能”这一个维度了,得想清楚你要拿这台电脑干什么,是当游戏悍将,还是移动办公伴侣?需求开始真正分化了。

还有容量,2020年真是个关键的节点,8G内存,在之前好像还够用,但那一年,不知道是软件变臃肿了还是我们变得更贪心了,8G突然就有点捉襟见肘,我身边好几个朋友,买的新电脑,信了“8G够用”的邪,结果没两个月就后悔,Chrome浏览器像个内存吞噬兽,更别说偶尔想剪个小视频或者玩个游戏了,16G在2020年,几乎成了“战未来”的起步价,天梯图上,16G双通道的配置,地位一下子稳固了,甚至一些高端本开始试探32G,虽然贵得让人肉疼,但也算指明了方向,我当时就想,这内存容量,是不是也跟房价似的,永远觉得不够用啊。

说到技术趋势,2020年最让人心痒痒的,肯定是DDR5的影子,消息满天飞,参数看起来很美好,带宽大幅提升,功耗还更低,但现实是,它就像远处的一场盛宴,你能闻到香味,但还摸不着,只有极少数顶级产品线用了,价格嘛,自然是高高在上,所以20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其实是在DDR4技术的“精耕细作”阶段,厂商们玩的是怎么把频率再拉高一点,时序再压紧一点,或者怎么把LPDDR4X的成本降下来,让它从高端轻薄本下放到更主流的机型,这种“平台期”的感觉很微妙,你知道革命要来了,但眼下还得在旧世界里淘金。

选购要点?哎,说起来都是血泪教训,千万别只看容量,频率和时序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AMD平台的笔记本,内存性能对整体表现影响巨大,一定要搞清楚是板载(焊死的)还是插槽的,2020年很多轻薄本为了薄,都把内存焊死了,这意味着你买的时候是8G,以后就永远是8G,升级之路被堵死了,这对于想用久一点的人来说,简直是致命伤,我后来帮一个朋友选电脑,就因为这个,放弃了一款外观特别心仪的机型,选了台有插槽的,虽然丑点,但心里踏实,还有双通道,这几乎是必须的,对性能的提升是实打实的,特别是核显性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现在回想2020年的笔记本内存市场,感觉就像一场暴风雨前的闷热下午,DDR4还在唱着最后的赞歌,LPDDR4X已经崭露头角,告诉我们未来属于低功耗和集成化,而DDR5的雷声已经在天边隆隆作响了,那张天梯图,与其说是性能排名,不如说是一张时代变迁的示意图,它告诉我们,技术从来不是一条直线上升,而是在各种妥协、需求、成本的拉扯中,蜿蜒前行,所以如果你现在再看2020年的那些老机器,或许能更理解它们身上的时代烙印,那是一种新旧技术交替时特有的、混合着期待与无奈的气质。

深度解读2020笔记本内存发展:天梯图揭示技术趋势与选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