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MTK处理器性能天梯图:全面解析主流芯片排行与选购指南
- 游戏动态
- 2025-10-22 02:28:54
- 2
哎 说到2018年的MTK处理器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有点…怎么说呢 那个时间点特别微妙,高通那时候已经靠骁龙845和710在高中低端全面铺开了 华为的麒麟970也靠着NPU的概念刷了一波存在感 而联发科…嗯 正处在一种“憋大招”前的沉默期。
你可能还记得前两年MTK的Helio X系列被吐槽得多惨 X20/X30那个十核架构 理论参数看着挺唬人 实际用起来发热和降频简直让人崩溃 尤其是玩大型游戏 十分钟就开始卡顿 真的有点劝退,所以到了2018年 联发科其实悄悄调整了策略 不再硬刚高端 而是转向了“稳扎中端、渗透细分市场”的路子,那一年他们主力推的是P系列和A系列 尤其是P60和后来的P70 成了很多国产中端机的核心。
我记得第一次拿到搭载P60的机器是台OPPO的手机 当时的感觉是…咦 居然不烫了,日常刷微博、聊微信 流畅度比想象中好很多 虽然和同时代的骁龙660比 极限性能还是弱一点 但功耗控制真的进步巨大,晚上睡觉前充好电 中度用一天到下班居然还有30%左右 这对之前被X20坑过的用户来说 简直感动,不过你要是重度游戏玩家…那可能还是会觉得不够爽快 比如玩刺激战场 画质开高了帧率还是有点波动 但至少不会热到烫手了。
那时候MTK还有个挺聪明的打法:他们开始强调“AI”,P60里塞了个双核APU 虽然和麒麟970的NPU比算力不在一个量级 但确实让一些中端机也能玩背景虚化、场景识别拍照这些功能了,我记得当时有厂商宣传“AI美颜” 用P60处理自拍时 头发丝边缘的抠图居然比某些骁龙中端芯片还自然点 这算是打了个差异化吧。
至于A系列 像A22这种 就是纯粹走量了,很多百元机、海外新兴市场的入门款爱用它们 性能嘛…你就别指望能有多流畅了 但胜在便宜 而且基本的功能都能保障,我见过一台搭载A22的备用机 开机后预装了一堆软件 卡得不行 但恢复出厂设置后 老人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倒也挺稳,这种芯片的存在 其实说明MTK在极端成本控制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如果非要排个“天梯” 2018年的MTK芯片大概可以这么看:P70算是塔尖(虽然年底才量产) 接着是P60 然后MT6771(也就是P60的马甲版) 再往下是P23和P18…A22这类基本就在塔底了,但说实话 当时大部分用户更认骁龙6系 甚至4系 因为口碑积累在那里,MTK像是个努力补课的中等生 成绩有进步 但大家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考过不及格”。
有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那年夏天我去华强北转 很多柜台的老板推销手机时 如果用的是MTK芯片 通常会含糊地说“八核处理器” 而如果是骁龙 一定会大声强调“高通骁龙”!这种微妙的区别 其实反映了终端市场对MTK的信心不足…哪怕P60的体验已经不差了。
回头看2018 联发科其实是在蓄力,他们放弃了不切实际的高端梦 转而用P系列打磨能效 用A系列抢占低价市场 同时默默开始搞G系列(游戏向)和5G的布局,所以如果你那时候买了台P60的手机 可能不会觉得多惊艳 但至少没踩大坑…而如果你是个喜欢折腾刷机的人 可能会郁闷 因为MTK平台的第三方ROM支持一直不如高通。
选购建议?嗯…如果时光倒流回2018 我会说:如果你预算有限 对游戏要求不高 但特别看重续航 P60/P70的机型值得考虑;如果你经常玩大型游戏 或者习惯用手机拍大量照片 那还是加钱上骁龙吧,至于A系列…除非你只是当备用机或者给老人用 否则真的只能算“够用”。
现在想想 2018年的MTK像是个过渡期的老实人 不再吹牛 默默干活,虽然存在感不强 但后来能靠着天玑系列翻盘 其实是在这时候埋下的种子,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当年用着P60的时候 谁能想到呢。
本文由钊智敏于2025-10-22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yxdt/3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