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深入解读微信:从通讯工具到全方位数字生活平台的演变

回想一下 大概十多年前吧 我第一次用微信 那会儿它真的就是个纯粹的聊天工具,图标是那个孤零零的绿底两个对话泡,功能简单到除了发文字语音,好像就没啥了,我当时还跟朋友吐槽,这跟QQ有啥区别?不就是换个皮嘛 甚至觉得它有点简陋,谁能想到,就是这个看起来有点“单薄”的应用,后来会像一棵树一样,把根须悄无声息地扎进我生活的每一寸土壤里,最后长成一片让我几乎无法脱离的森林。

它的变化不是一夜之间的,而是一种…嗯…一种缓慢的渗透,先是朋友圈出来了,大家开始在那儿晒生活,它不再只是点对点的通讯,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交广场,然后就是那个石破天惊的功能——微信支付,我记得特别清楚,大概是14、15年那会儿,突然之间,卖煎饼果子的大妈、菜市场的小贩,摊子上都摆了个二维码,一开始我特别不习惯,总觉得扫一下钱就没了,心里不踏实,哪像掏出现金那么有实感,但太快了,真的太方便了,你出门可以什么都不带,但不能不带手机,或者说,不能没有微信,这种便利性有种魔力,它让你慢慢放弃抵抗,甚至忘了之前是怎么生活的。

这之后,它的进化速度就有点吓人了,小程序的出现,简直是…一种“轻量化”的入侵,你不用下载一堆占内存的APP,想吃外卖了,搜个小程序;想骑共享单车了,扫个小程序,它把无数个独立的服务,都变成了微信身体里的一个个“器官”,它变得越来越“重”,但 paradoxically,给你的感觉却是越来越“轻”,因为所有事都能在这一个应用里完成,我开始在微信上缴水电煤,挂号看病,甚至处理一些工作流程,它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工具”了,它成了一个生态,一个环境,你活在里面。

但这种无所不包,也带来一种很微妙的压迫感,你的社交关系、消费记录、工作沟通、甚至一部分隐私,都被整合进了这个绿色的图标里,有时候我会突然有种窒息感,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它“绑架”了,你想逃离?几乎不可能,因为你的所有人际网络都在上面,你脱离了微信,就像是在现代社会里主动选择了“失联”,这种依赖性,让人又爱又恨,你会怀念那个功能简单,只是为了说句话的微信,但你也清楚地知道,回不去了,它已经成了数字时代的某种基础设施,像水电一样。

你会发现微信的界面也越来越复杂,各种入口、服务、推送,挤在一起,有时候想找个功能都得翻半天,它试图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结果就是变得有点臃肿,失去了早期那种简洁的美感,但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想要覆盖全方位的生活,就注定无法保持最初的轻盈。

现在看微信,它早就不是一个APP了,它是一张网,一张巨大无比的、细密的网,我们既是网上的节点,也是被网捕获的鱼,它从一根纤细的电话线,演变成了承载我们整个数字生活的庞大平台,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充满了技术的激进,也充满了人性的妥协,我偶尔会看着那个绿色的图标发呆,心想,当初那个只想简单聊天的我们,和现在这个离不开它的我们,到底哪个更快乐一点? maybe…没有答案吧,演变就是这样,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拿走了某些纯粹的东西 很复杂 真的。

深入解读微信:从通讯工具到全方位数字生活平台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