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主板天梯图:全方位解析最佳主板选购策略
- 游戏动态
- 2025-10-22 01:38:55
- 2
哎 说到2017年的主板天梯图 现在回头看真的有点时代眼泪的感觉了,那时候装机圈可热闹了 各种芯片组打得不可开交 Intel的200系和AMD刚回归的AM4平台 简直像两个武林门派在华山论剑,现在让我回忆这些细节 有些型号可能记不太全了 但那种纠结和兴奋感还特别真实。
记得当时帮学弟装第一台Ryzen机器 在B350和X370之间反复横跳,X370确实豪华 但看着那些用不上的PCIe通道和SATA接口 总觉得像为了喝牛奶养了头奶牛,最后选了块微星的B350 TOMAHAWK 那个钢铁般的散热装甲至今印象深刻 性价比这块拿捏得死死的,不过说真的 当时Ryzen初代的内存兼容性真是...😅折腾了整整两天才把幻光戟调到2933MHz 现在想想都头皮发麻。
Intel那边呢 Z270就像个精致但傲娇的贵族,记得华硕ROG MAXIMUS IX FORMULA那个夸张的CrossChill EK混合水冷模块 对超频玩家来说简直是毒药 但普通用户可能到电脑报废都没碰过那个功能,有时候我在想 主板厂商是不是总爱塞些用不上的功能来拉高售价 就像饭店菜单上永远有几道没人点的豪华料理。
当时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很多人在H270和B250之间纠结,其实区别就那些PCIe通道数啊、USB接口数量啊 但贴吧里能吵出几百楼,有哥们儿信誓旦旦说H270能提升吃鸡帧数 后来被扒出来他用的是同一张显卡 这种玄学到现在还流传着吧 哈哈。
AMD平台最让我心动的是X370 Taichi 那个齿轮纹理的散热片真是设计美学巅峰,不过当时BIOS更新像开盲盒 有时候一版更新能让内存延迟降10ns 下一版又给加回去了,每次刷BIOS都像赌命 现在AMD平台稳定多了 但反而少了点折腾的乐趣?
说到这想起个糗事 有次给朋友推荐华擎的AB350M Pro4 吹了半天性价比 结果他装完机发现M.2接口和显卡槽冲突...这种坑爹设计现在应该少多了 但当时真是防不胜防,所以看天梯图不能光看排名 还得扒真实用户的使用痛点。
其实2017年最让我惊喜的是ITX主板的发展 像华硕的ROG STRIX Z270I 居然在巴掌大的板子上塞了双M.2接口,不过当时ITX机箱选择少得可怜 装起来像在做心脏手术 现在倒是流行起来了 时代变得真快。
AMD的Threadripper平台那时刚出世 X399主板像个肌肉猛男 技嘉的AORUS X399 XTREME带着那个夸张的散热装甲 价格够买三张显卡,但说实话 看到PCIe通道数比高速公路车道还多的时候 确实有种莫名的满足感 虽然99%的人根本用不上这种规格。
回头看2017年的主板市场 有种青黄不接的趣味感,DDR4内存刚普及 NVMe固态还在普及路上 很多主板还留着SATA Express这种昙花一现的接口,现在淘汰的M.2 WiFi接口还是Key E规格 当时为了找兼容的网卡翻遍淘宝 这些细节现在的装机视频根本不会提。
要说最大的教训 就是别被主板供电相数忽悠了,当年有些厂商用“倍相”“并联”玩文字游戏 实际测试中高端CPU都撑不住,有次用某款宣传12相供电的B350超频 结果MOS管烫得能煎鸡蛋 后来才知道是4相并联出来的...这种营销套路到现在都没绝迹。
最后悔的是没在当时囤几张经典的Z170主板 这些板子通过魔改能上8代9代CPU 成了后来的性价比神器,不过电子产品就像海鲜 想着等降价反而错过最佳时机 这点到现在都没变。
现在看2017年主板天梯图 像翻老照片的感觉,有些型号成了经典 有些则暴露了厂商试水的青涩,当时为了一个个接口参数较劲的夜晚 现在想想挺幼稚的 但那种钻研的快乐 倒是后来用现成整机再也找不回来的,或许装机的精髓 本来就不在最后点亮的那一刻 而是在这些纠结和发现的过程里吧 🤔
本文由广飞槐于2025-10-22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yxdt/3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