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小米笔记本Pro:轻薄机身蕴藏强劲性能,高效便携体验

说真的 我一开始对小米笔记本Pro是有点偏见的,你想啊 一个做手机起家的牌子 突然跑来搞笔记本 能行吗?但上手用了一周之后 我得承认 这玩意儿确实有点东西。

它那个机身啊 第一次从包里拿出来的时候我愣了一下,比想象中薄太多了 感觉像不小心抽出了别人的文件袋,金属外壳凉凉的 摸着有种…怎么说 很扎实的细腻感 完全不是那种廉价的铝合金,开盖的铰链阻尼恰到好处 单手就能掀开 不会晃悠 这点细节其实很多大牌都做不好,键盘的键程比我那台老ThinkPad短 但反馈很清晰 敲起来哒哒哒的 在咖啡馆里写东西的时候 莫名有种节奏感 反而能专注。

性能这块 我本来没抱太大期望,就觉得 哦 轻薄本嘛 能处理文档看看剧就行了,结果有次急着导出一段十几分钟的4K航拍素材 我心想完了 今晚别想早睡了,就泡了杯茶 准备硬等,你猜怎么着 茶还没凉透 进度条居然跑完了?我当时真的对着屏幕眨了眨眼,M芯片?不不 这是Intel酷睿Ultra的版本 但那种流畅度 确实颠覆了我对集成显卡的认知,后来甚至试着开了个轻度的视频剪辑软件 叠了几条轨道 预览居然不卡 风扇也只是微微哼唧两声 像被吵醒又懒得发脾气的小动物。

散热 我得单独说说,以前用过的轻薄本 性能一上来 那个风扇声简直像要起飞 键盘区域烫得能煎蛋,小米这个…很奇怪 大部分时间你根本感觉不到它在散热,有次我一边开视频会议共享屏幕 一边后台跑数据 摸了半天才在转轴附近找到一点温热,它的出风口藏在屏幕底下那个缝隙里 设计得很隐蔽,这种“感觉不到存在”的设计 其实最考验功力。

但也不是完全没毛病,那个接口啊…真是逼死我这种老派人士,就两个C口 接个U盘都得转接 每次出门都得带个小尾巴 生怕弄丢了,还有电源键 集成在键盘右上角 跟删除键挨得太近 有两次我想关机 结果把文档删了一大段 气得想拍桌子,这些地方 它确实还透着点“手机厂商思维” 没完全理解笔记本用户那些细碎的习惯。

电池倒是挺给力的,我试过不带电源去图书馆泡了一天 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 写稿、查资料、偶尔偷懒刷刷网页 回家还有百分之二十多的电,这种安全感 对经常移动办公的人来说太重要了,不过快充头倒是挺大一块 要是能做得再小巧点 塞进小包里就更完美了。

用久了会发现 它有种“闷声干活”的气质,不像有些本子 动不动就用跑分或者灯效提醒你“我很强”,它就是把性能老老实实铺在底下 你需要的时候 它绝对能顶上 平时就安安静静当个背景板,这种性格 其实挺像它家那个“小米”的名字 不张扬 但内核够硬。

哦对了 屏幕差点忘了说,那个2.5K的OLED屏 看纪录片是真心爽,有一次看海底世界的片子 暗部的那种深蓝 层次分明得让人发愣 色彩浓郁但不扎眼,缺点是太清楚了 反而让我发现自己收藏的那些所谓高清壁纸 其实都有点糊 逼得我又花半天时间找新壁纸…这算甜蜜的烦恼吧。

它不像那种面面俱到的优等生 有些小脾气你得适应,但核心的几样:轻薄、性能、续航 都做得相当实在,特别适合我这种 需要随时干活 又不想背个砖头到处跑的人,它可能不会让你一眼惊艳 但用着用着 会慢慢觉得 哎?这伙计还挺靠谱的。

最后那个MIUI+功能 能和手机联动 传文件确实方便,但有时候也会抽风 明明手机在旁边 笔记本就是找不到它 重启两次又好了,这种小bug 希望后续更新能解决吧,看在价格的份上 这些好像又能忍了…毕竟 同等配置换个牌子 可能得多掏不少钱呢。

小米笔记本Pro:轻薄机身蕴藏强劲性能,高效便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