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手机显卡性能排行榜全新揭晓,移动GPU选购一目了然
- 游戏动态
- 2025-10-21 02:08:52
- 2
哎,你说现在挑个手机,最让人头疼的是啥?我觉得不是处理器那几个冷冰冰的核,反而是那个藏在里面、平时不怎么显山露水的GPU——也就是显卡,参数表上一堆术语,什么架构啊核心数啊,看着就眼晕,2023年都过去一大半了,回头看看2月份那会儿的移动GPU格局,还挺有意思的,感觉像一场暗流涌动的混战,各家都憋着劲儿呢。
先说苹果的A16 Bionic吧,它的显卡部分,苹果自己好像都不怎么单独提名字了,就集成在芯片里,但你不能小看它,尤其是在那些要求极高的游戏,原神》或者《星穹铁道》里面,它那种稳定性和流畅度,真的有点“扮猪吃老虎”的意思,它不像有些芯片跑分那么吓人,但实际用起来,特别是长时间玩,你会发现画面又稳又顺,发热控制得也还行,这大概就是苹果自己软硬结合的优势,你不用管它叫什么,它就在那儿默默干活,它的极限性能释放,好像没有安卓这边一些“性能怪兽”那么激进,是一种更…嗯…克制的高性能?适合那些不喜欢折腾,就图个踏实痛快的用户。
安卓阵营这边,那可真是热闹得不行,高通的骁龙8 Gen 2当时绝对是主角,它的Adreno GPU这次提升是真的大,我记得当时看一些评测,它在很多游戏里的表现,甚至能逼近苹果A16,在某些环节还能反超,关键是,它不像前两代那样是个“火龙”,能效比好了很多,这意味着手机不至于玩一会儿就烫得拿不住,这给安卓旗舰们打下了特别好的底子,各家厂商再根据自己的散热堆料稍微一调教,效果就出来了,你像那时候的一些游戏手机,配上这个GPU,简直就是为硬核玩家准备的。
然后联发科的天玑9200,当时也是来势汹汹,它的GPU用的是ARM最新的Immortalis-G715,名字听着就挺霸气的,性能上确实跟骁龙8 Gen 2咬得非常紧,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的对手,有时候在一些特定测试里还能小胜一筹,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总觉得联发科在软件适配和长期优化上,相比高通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意思,有些游戏更新后,对骁龙平台的优化总会更快更到位,这可能就是生态积累吧,需要时间,不过天玑9200的出现,确实让市场更有看头了,我们消费者也能多一个很好的选择,不用老盯着高通一家。
再往下看,比如骁龙7+ Gen 2这类芯片的GPU,那就更贴近大多数人的实际需求了,你说有多少人天天抱着手机跑极限画质的《原神》呢?大部分人可能就是玩玩《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甚至就是刷刷短视频、看看剧,这些中高端GPU的性能,对于日常使用和主流游戏已经是绰绰有余了,而且价格友好太多,有时候我会想,盲目追求顶级的GPU是不是一种性能过剩?就像买辆车,明明只在城市里代步,却非要追求赛道的极限速度,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发挥不出来,还得多花不少钱。
说到这儿,我还想起一个细节,GPU性能强不强,其实跟手机的散热设计关系太大了,有的手机芯片本身是挺强的,但机身薄,散热没做好,玩一会儿游戏就降频降亮度,画面卡顿,那再强的GPU也是白搭,这就好比一个短跑高手,你让他穿着棉袄棉裤去比赛,肯定也跑不出好成绩,所以看排行榜,不能光看那个峰值性能数字,还得结合具体手机的散热能力、厂商的调校策略来看,一个散热出色的中端机,实际游戏体验可能比一个散热拉胯的旗舰机更持久、更舒服。
还有啊,现在很多厂商开始搞芯片级的插帧技术,通过GPU和AI算力,把低帧率的游戏画面插帧到高帧率显示,这技术听起来很美好,能降低GPU本身的负载,同时提升视觉流畅度,但早期的一些方案,延迟问题还是挺明显的,对于《和平精英》这类需要快速反应的游戏,可能反而会觉得手感有点“怪”,不知道现在优化得怎么样了…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趋势吧,GPU不再只是傻快,开始玩一些“技巧”了。
所以回过头看2023年2月那个时间点,移动GPU的战场其实挺清晰的:苹果在自己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体验优先;高通凭借骁龙8 Gen 2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联发科紧追不舍,给了市场更多活力,而对我们用户来说,真的没必要一味追求排行榜最顶端的那一个,想想你平时到底用手机干嘛,预算有多少,再结合具体手机的口碑(尤其是散热和续航),才能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灵魂画手”,参数是死的,体验才是活的,你说对吧?合适的,远比最强的更让人舒心。
本文由芮以莲于2025-10-21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yxdt/3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