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掌握AS SSD Benchmark:小鱼带您全面评估固态硬盘速度与稳定性

哎,说到测固态硬盘,我猜你肯定听过或者用过AS SSD Benchmark这玩意儿吧?名字听起来挺专业的,但别怕,今天我就跟你随便聊聊,像朋友一样,怎么用它来看看你手上那块SSD到底咋样,不是那种死板的教程,嗯,分享一下我自己折腾的经验,可能有点啰嗦,偶尔还会跑题,你多担待哈。

首先啊,为啥要测SSD?简单说,就是不想被忽悠,你花大价钱买了个固态,说是读写速度多快多快,结果用起来感觉…也就那样?或者有时候电脑卡一下,你心里嘀咕:是系统问题,还是这硬盘本身就不太稳?这时候,AS SSD就能给你个大概的答案,它是个免费小工具,德国人写的,挺老牌了,虽然界面看起来有点…复古,像零几年的软件,但测出来的数据在圈子里认受度还挺高的。

记得我第一次用它,是给一台老笔记本换固态,原本机械硬盘嘎吱嘎吱响,开机等得花儿都谢了,换完之后,肯定得测测啊,不然怎么对得起那几百块钱?下载、解压、打开…界面跳出来那一刻,我还有点懵:这么多按钮,该点哪个?🤔 其实核心就那几个:Seq(连续读写)、4K(小文件随机读写)、Access Time(访问时间),还有最后那个分数,我一开始就傻乎乎地只点了Start,然后盯着进度条看,心里七上八下的,像等考试成绩一样。

测连续读写(Seq)的时候,数字唰唰往上跳,心里那个爽啊…尤其是读速度,比机械盘快十倍不止,感觉钱没白花,但后来才知道,这个Seq速度…其实很多时候是“面子工程”,你平时复制大电影、装大型软件能感觉到,但真正影响系统流畅度的,往往是4K随机性能,这就像…你能扛着煤气罐一口气上五楼(Seq),但家里地板上撒了芝麻绿豆,你一粒一粒捡(4K),这才是真功夫,AS SSD的4K测试,就是模拟系统日常运行时,同时处理无数个小文件请求的能力,这个值要是太低,开软件、系统响应就会觉得“肉”,不够干脆。

还有那个Access Time,访问时间,单位是毫秒,这个值越小越好,说明硬盘反应快,机械盘这个值通常好几毫秒,而好点的SSD能压到0.1ms以下…这差距,就像你喊一个人,他秒回“在!”和过了两三秒才“啊?你叫我?”的区别。😅

测的时候,有个小细节得注意:最好关闭其他所有程序,特别是那些会读写硬盘的,比如浏览器下载、杀毒软件扫描啥的,不然数据会很难看,我吃过这亏,有一次我后台开着迅雷,测出来的4K写入速度惨不忍睹,我还以为买到瑕疵品了,差点去找客服理论…后来清空后台重测,才恢复正常,环境得干净点。

跑分结果出来,那个总分…怎么说呢,别太迷信,它是个综合参考,但不同主控、不同颗粒的盘,侧重点不一样,有的盘Seq分数高,但4K弱一点;有的4K强,但连续写入一般,你得看你主要用它干嘛,要是天天剪视频、处理大文件,Seq重要;要是主要打游戏、日常办公,4K性能更关键,AS SSD还有个Copy-Benchmark,模拟文件拷贝的,这个也挺实用,能看出缓内缓外的速度差异,有些盘用SLC Cache,一开始飞快,缓存用完了就掉速,这个测试能把它揪出来。

说到稳定性,AS SSD本身不直接测长期稳定性,但你可以手动多跑几次,看看分数波动大不大,如果每次分数差很多,或者访问时间忽高忽低,那可能就得留个心眼了,真正的稳定性测试得用更专业的工具长时间烤机,但AS SSD作为快速筛查,够用了。

哦对了,还有那个IOPS值,看着很高大上,其实就是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这个值嘛…看看就好,普通人不太需要深究,知道越高越牛逼就行了。😂

最后啰嗦一句,测出来的数字,别去和网上那些极限超频的发烧友成绩比,没意义,和自己比,和官方标称值大致对照一下,只要别差得太离谱(比如标称读速2000MB/s,你测出来只有800),并且实际用着不卡,那就行了,电子产品,有时候有点小波动也正常,别太焦虑。

呢,AS SSD Benchmark就像个听诊器,能帮你简单听听SSD的“心跳”,了解一下它的基本体质,它不能治百病,但能让你心里有个底,希望我这些零零碎碎的经验,能帮你少走点弯路吧,下次测盘的时候,不妨带着点玩的心态,看着数字跳动,也挺有意思的,真的。

掌握AS SSD Benchmark:小鱼带您全面评估固态硬盘速度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