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寓教于乐识字法:让孩子在轻松氛围中高效吸收知识

哎 说到教孩子认字这事儿 我可太有感触了,我家那个小祖宗 去年这时候还抱着绘本光看图画呢 现在居然能磕磕巴巴读短故事了,但这个过程 真不是靠我板着脸一个个字逼他记下来的… 想想我们小时候 哪个不是被“抄写十遍”支配过来的?现在回头想 除了记得那个累 字义字音好像也没记得多牢。

所以我就琢磨啊 识字这事儿 能不能像玩儿似的就自然发生了?比如那次 我带他去超市 他指着货架突然大喊“妈妈!火… 火… 龙果!”我一看 乐了 是“火龙果”,他因为特别喜欢火龙果的鲜艳颜色 自己就把这三个字和实物对上了,那次之后我就发现 但凡跟他兴趣挂钩的字 他记得特别快 而且不容易忘,这大概就是“寓教于乐”最朴素的样子吧 根本不用刻意设计。

后来我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把字“埋”进他的游戏里,比如玩积木 我不再说“我们来搭个房子” 而是找来一张纸 用彩笔大大地写上“房子”俩字 贴在快要完工的“建筑”上,他一开始不理睬 但次数多了 偶尔会指着字问我:“这个是‘门’吗?”你看 他开始主动把字形和意义联系了,还有更绝的 他爸陪他玩打仗游戏 俩人用靠垫垒堡垒 他爸就在纸板上写“司令部”、“弹药库” 小家伙为了能当“总司令” 居然硬是把这几个挺复杂的词给啃下来了 虽然写是歪歪扭扭 但念得可神气了,这种时候 你根本感觉不到是在“教学” 就是在玩 但知识的种子 真的就在那种嘻嘻哈哈的氛围里 悄无声息地种下去了。

寓教于乐识字法:让孩子在轻松氛围中高效吸收知识

当然也不是每次都顺利,有时候我精心准备的字卡 他看都不看就跑开了;或者我指着路牌念 他直接捂住我嘴说“妈妈别念了吵死了”,这时候难免有点挫败感 会觉得自己的心思白费了,但后来我也想通了 强扭的瓜不甜 孩子情绪不对的时候 硬塞给他什么都是白搭,关键在于捕捉他眼里有光的那个瞬间——可能是对某个动画片角色名字好奇 可能是想读懂玩具包装上的说明…… 那时候再顺势递上那几个字 效果比正儿八经上课好一百倍。

我还发现 儿歌和顺口溜真是神器,比如记“碧”字 我就编了个“王小姐 白先生 并肩坐在石头上” 他一边念一边比划 一下就记住了这个结构复杂的字,还有 把字形画出来 “雨”字就像窗户外面的雨点往下掉,“山”字就是三个小山峰,这种形象化的记忆 比干巴巴的笔画分解有趣多了 也符合孩子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寓教于乐识字法:让孩子在轻松氛围中高效吸收知识

其实说到底 我觉得“寓教于乐”的核心 不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而是真正蹲下来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他们的乐趣点有时候真的很奇怪 可能就是一个字的发音很搞笑 或者形状长得像个小人,如果我们能接住这些看似无厘头的点 并把它放大 学习就变成了一场共同的探险。

我家小家伙还是会经常读错别字 会把“慢慢”念成“曼曼” 把“口渴”认成“水渴” 但我很少直接纠正他 反而会觉得这些错误很可爱 是他自己在努力建构理解的证据,我会说“哦?你是口渴了想喝水对不对?不过这个字念‘口’哦 你看它像不像一张张开的小嘴巴?”这样一来 纠错也成了一个小游戏。

所以啊 别把识字弄得那么苦大仇深,放轻松点 让字自然地出现在孩子的生活里 游戏里 笑声里,当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吸收效率?那根本就不用你操心啦 孩子自己就会像海绵一样 咕嘟咕嘟地吸收进去,这大概就是最理想的状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