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深入了解繁体字书写艺术:遵循传统规范与现代应用指南

说真的,每次铺开宣纸,磨好墨,拿起那支有点掉漆的毛笔时,我心里都会咯噔一下,繁体字啊,它不只是一堆笔画,更像是一间老宅子里的旧家具,每一道刻痕都藏着故事,但你得先学会怎么抚摸它,才不会碰掉上面的包浆,别人总说“书法艺术”,听起来挺玄乎的,可我觉得,它首先是一种“规矩”,一种你得先低头服从,才能慢慢尝到自由的东西。

就拿那个“愛”字来说吧,现在简体写成“爱”,心都掏掉了,光秃秃的,繁体“愛”里面有个“心”,你得先把这个心稳稳地放在中间,周围的部件才能环抱着它,这哪是写字,简直是在搭建一个微型建筑,讲究平衡和重心,我刚开始练的时候,总是把那个“心”写歪,整个字就跟着泄了气,瘫在纸上,像个没骨头的软体动物,老师傅在旁边看着,也不骂我,就慢悠悠说:“心不正,则字歪。” 这话我当时没完全懂,现在想想,写的何尝不是做人呢 ……只是这种话,现在没多少人愿意静下心去琢磨了。

深入了解繁体字书写艺术:遵循传统规范与现代应用指南

所谓的传统规范,不是什么死板的教条,它更像是一张祖传的地图,告诉你前人是怎么走过这条路的,永字八法”,点、横、竖、钩、提、撇、短撇、捺,八个基本笔画,据说能通一切字,我花了好几个月,就只练这个“永”字,写到后来手腕都酸了,看着那一个个墨迹,有时候觉得它们像活物,在纸上伸懒腰,规矩练熟了,你的手就有了记忆,下笔才不会慌,但问题也在这儿,现在的生活节奏,谁有那个耐心去跟一个“永”字耗上好几个月呢?连我自己,有时候被微信消息打断,再回到纸上,那股气就断了,烦得很。

说到现代应用,这就更是个尴尬的话题了,你用毛笔写个工作报告试试?肯定被人笑死,但繁体字的美,其实偷偷溜进了很多地方,比如一些咖啡馆的招牌,设计师会特意选用繁体,觉得有“格调”,虽然有时候他们只是觉得好看,并不懂背后的间架结构,搞得有些字不伦不类,我看着心里就别扭,像看到一个人穿错了祖传的礼服,但也能理解,时代变了,它总得找个方式活下来。

深入了解繁体字书写艺术:遵循传统规范与现代应用指南

我自己尝试过把繁体字和电脑字体结合,做点设计,那个过程,真是……充满挫败感,屏幕是方的,像素是硬的,而毛笔的韵味是圆的、软的、有呼吸的,要把那种手写的顿挫和飞白,转化成冰冷的矢量线条,太难了,常常做出来的东西,形似了,但魂没了,像个精致的塑料模特,这时候就特别怀念墨汁在宣纸上慢慢晕开的那种偶然性,那种“不完美”的生机。

所以你看,深入了解繁体字书写,它根本就不是一个能“完成”的任务,它是一条路,你走着走着,会烦躁,会怀疑,会觉得自己一辈子也写不出王羲之那个味儿,但偶尔,就那么一瞬间,你写完一个字,放下笔,退后几步看,发现这个字居然“站”住了,有了它自己的精气神,那种小小的狂喜,是无法形容的,它逼着你慢下来,和古人对话,也和自己较劲。

也许,它的现代意义就在这儿吧 ……不是让所有人都回去用毛笔写字,而是在这个快得快要飘起来的时代里,提供一种沉下去的可能,哪怕只是五分钟,对着一个字发呆,琢磨它的来龙去脉,也是一种抵抗,至于那些规矩,说到底,是为了最后的忘掉规矩,让手带着心走,只是这条路,还长着呢,我也就是个一边抱怨一边摸索的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