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低功耗处理器选购宝典:一图看懂低电压CPU性能排行

哎,说到选低电压CPU这事儿,真是头疼过不知道多少人,你想啊,买个笔记本或者迷你主机,图的就是个轻便、省电、不吵,结果一看型号,什么U系列、P系列、还有现在英特尔那个酷睿Ultra什么1代…头都大了,性能到底差多少?是不是数字越大越好?别人说的“能效比”到底是个啥感觉?我自己也折腾过好几台,交过不少学费,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用最人话的方式,帮你把这事儿捋一捋,咱不搞那些冷冰冰的跑分表格,就说点实在的。

首先你得明白,低电压CPU,它生来就不是为了让你跑3A大作或者渲染大型视频的,它的主战场是移动办公、日常上网、看剧,还有那种需要长时间续航的场景,所以你看待它的角度得变一变——别老盯着最高性能看,得多看看“在有限的电量下,它能舒服地干多久的活”,这就好比选车,你不是选F1赛车,是选一辆省油、好开、空间够用的家用车。

我记得我第一台超极本用的是英特尔第八代的i5-8250U,那时候觉得,哇,好轻薄,但用起来总觉得哪里不得劲,开十几个网页,再加个微信和Word,风扇就呼呼转,电也掉得飞快,后来才明白,那时候的U系列,多核性能是上来了,但功耗墙设得比较低,稍微一用力就跑不满了,热量一上来就降频,一降频就卡,所以你看,光看i5、i7这个名字没啥大用,得看它是第几代的,架构改进很大。

现在呢,局面有点不一样了,英特尔这边,从12代开始搞大小核,到了最新的酷睿Ultra,变化更大,它把功耗管理做得更细了,比如酷睿Ultra 5 125U和Ultra 7 155U,你别看它们基础功耗都是15瓦,但那个“超低功耗岛”上的小核,在处理后台任务时特别省电,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挂着音乐、同步着网盘,屏幕亮度不高的时候,它几乎不咋耗电,续航能实实在在长一截,但你要是突然需要编译个代码或者简单剪个小视频,它的性能爆发力(英特尔叫“多线程性能”)也比老U系列强不少,不过有个坑得注意,有些厂商为了把笔记本做得很薄,散热设计跟不上,那CPU再好的潜力也发挥不出来,照样容易热、容易吵,所以买之前,最好能看看真机的评测,特别是那种持续负载下的表现。

AMD这边呢,锐龙7040系列及以后的锐龙8000系列,在能效上一直口碑不错,它们的核显性能普遍比同档次的英特尔要强,如果你不打算配独显,偶尔玩点《英雄联盟》这类网游,AMD的体验可能会更顺滑,像锐龙7 7840U或者新的锐龙7 8840U,用的是Zen 4架构,CPU性能和能效都很顶,但AMD的型号命名更复杂…有时候真得查一下详细参数,不然容易搞混。

低功耗处理器选购宝典:一图看懂低电压CPU性能排行

所以你说要怎么选?我觉着吧,首先得问自己:我最常干嘛?

  • 如果你就是写写文档、上网课、追剧,那其实中端的型号就足够了,比如酷睿Ultra 5或者锐龙5,没必要追求i7或者锐龙7,多花的钱可能体验上没啥区别,反而可能因为散热压不住更热,真的,性能过剩也是浪费。

  • 如果你需要轻度创作,比如用PS处理大图片、剪映剪个1080P短视频,那可以考虑性能释放好一点的型号,比如功耗设定在28W左右的P系列(虽然现在英特尔新命名里有点乱),或者AMD的HS系列的低功耗版,这时候,核心数量、单核性能就更重要一些。

    低功耗处理器选购宝典:一图看懂低电压CPU性能排行

  • 最关键的,看散热和调教。 同样的CPU,放在不同的笔记本里,性能可以差出20%都不止,怎么看?去搜一下你想买的那款笔记本的评测,重点看“CPU持续性能释放”能达到多少瓦,能稳定在20W以上的,通常比只能维持15W的体验会好很多,至少不容易卡。

还有啊,别完全被那个“性能排行”给框住了,排行往往是基于极限测试,但你的日常使用是波动很大的,一个调度积极、响应快的系统,比一个绝对性能高但反应迟钝的系统,用起来舒服得多,这就像找个伴儿,不是看他考试能考多少分,而是看他平时跟你相处是不是默契、舒服。

哦对了,内存和硬盘现在也很关键,尽量选LPDDR5/x的内存,频率高对核显性能帮助大;硬盘别选QLC的,尽量TLC,不然用久了可能会变慢,这些虽然不直接是CPU,但就像好马配好鞍,整体协调才行。

说了这么多,其实选低电压CPU就像挑一双合脚的鞋,参数是尺码,但真正穿上走两步才知道舒不舒服,希望我这些有点碎碎念的经验,能帮你稍微理清点头绪,至少去买的时候,不会被销售一堆术语给唬住,毕竟,钱要花在刀刃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