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最强处理器全面对比:2017年5月最新CPU天梯图深度解读

哎呀,说到2017年的CPU大战,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节点,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英特尔和AMD的差距感觉还没那么大,或者说,AMD正憋着大招呢,2017年5月,Ryzen第一代刚发布没多久,那股子冲击波还在扩散,整个市场都带着一种…嗯…一种新鲜的、有点混乱的兴奋感。

你让我现在去“复盘”当时的天梯图,感觉就像翻一本旧相册,得先吹吹灰,那时候的天梯图,跟现在这种条理分明的可不一样,有点“群魔乱舞”的意思,英特尔那边,酷睿七代(Kaby Lake)还是主流,i7-7700K稳稳坐在游戏神坛上,四核八线程,高频,打游戏那叫一个爽快,几乎成了装机的标配答案,但说实话,现在看,四核…是不是有点,嗯,单薄了?可当时大家就觉得,英特尔嘛,稳!

然后AMD,带着Ryzen 7 1800X就这么冲进来了,八个核心,十六个线程,价格还比英特尔的八核旗舰便宜一大截,我记得当时很多评测文章都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语气,“AMD这次来真的了?” 多核性能直接把同价位的英特尔产品甩开老远,搞视频剪辑、渲染的人简直乐疯了,但问题也来了,游戏性能呢?那时候的优化啊、内存兼容性啊,总有点小毛病,帧数可能不如7700K那么稳定,所以天梯图上就出现了一种分裂:一边是“全能王”Ryzen,一边是“游戏专精”的Core i7,选哪个?完全看你干嘛用,这种选择困难症,在当时特别普遍。

还有那个被夹在中间的,英特尔匆忙推出的i9-7900X什么的,核心数倒是上去了,但那价格和发热… 普通玩家基本就是看个热闹,心里嘀咕着“这玩意得配多贵的散热啊”,所以天梯图的高端部分,显得有点… 尴尬,像是个为了应对挑战而临时凑出来的展示品,不那么实在。

我记得当时看评测,特别关注一个细节,就是功耗和温度,Ryzen用上了新工艺,但初代嘛,总有些小瑕疵,超频空间不像想象的那么大,而7700K嘛,祖传硅脂问题被吐槽了好久,开盖成了硬核玩家的必备技能,这些现在看起来有点“古早”的细节,恰恰是那时候选择CPU时最真实的纠结点,你不会只盯着跑分看,还会想“这U夏天会不会煎鸡蛋”,“我得为它配个什么样的散热器才压得住”,这种“不完美”的考量,让硬件选择变得特别有“人味儿”。

回过头看,2017年5月这个时间点,就像一场大戏的序幕,AMD的Ryzen证明了多核路线是未来,逼着英特尔不得不做出改变,才有了后来核心数的大跃进,那张天梯图,与其说是一个权威排名,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切片,记录着旧秩序的松动和新力量的崛起,它不完美,有争议,但充满了可能性,现在用着动辄八核、十六核的主流CPU,再想想那时候为了四核和八核之间的选择而绞尽脑汁,感觉还挺… 怀念的,那时候的讨论氛围也特别热烈,论坛里天天吵翻了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选的是“。

所谓“最强”,在那个时候真的没有定论,它取决于你的钱包、你的用途,甚至… 你对AMD这次“翻身”抱有多大的信心和期待,那张天梯图,更像是一张地图,告诉你不同路径的风景和代价,而不是一个简单粗暴的终点线。

最强处理器全面对比:2017年5月最新CPU天梯图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