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小米平板用户体验全方位解析:性能与功能的深度评测

说实话,拿到这台小米平板(咱们就说是最新的那款6 Pro吧)已经快三周了,它就这么靠在我沙发扶手上,一会儿是我的追剧神器,一会儿是娃的动画片点唱机,偶尔还客串一下我的临时办公桌,我得承认,最开始我对它的期待挺分裂的:一方面觉得,平板嘛,安卓平板,还能玩出什么花来?另一方面又隐隐希望,它真能像宣传里说的,成为我这种“啥都想要一点”用户的“全能本”。

先说说最不用动脑的部分——看视频。

这块屏幕,参数我就不背了,说人话就是:真亮,色彩真艳,晚上关灯看《繁花》,那种霓虹感的色调扑面而来,确实爽,但副作用是,看久了眼睛有点累,我得手动把“真彩显示”关掉,调成护眼模式才舒服点,四个扬声器的声音够响,立体感是有的,但你别指望它能有什么“沉浸式声场”,就是比手机和大部分笔记本好上一大截的水平,属于“够用且令人愉快”的范畴,有个挺逗的细节,有一次我躺着举着它看,手一滑,平板直接拍脸上……那叫一个疼!但这也说明它金属后背的质感是实在的,不是轻飘飘的塑料,代价就是,长时间单手拿着,手腕真的会酸。

小米平板用户体验全方位解析:性能与功能的深度评测

然后就是性能,这部分我心情有点复杂。

骁龙8 Gen 2的芯片,跑分肯定没得说,我试了试玩《原神》,画质拉满,前十几分钟确实流畅,机身只是温温的,但奇怪的是,玩到半小时左右,能感觉到有那么一丝丝的卡顿,不是掉帧,是那种……节奏上的微小迟疑,我不知道是散热策略问题还是系统调度问题,反正不像用专业游戏手机那样“傻快”,但话说回来,谁真的会抱着个11英寸的板子长时间高强度打游戏呢?它的性能更像是给“流畅感”上了一道保险,保证我开十几个网页、切到笔记App、再跳回视频软件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不卡壳,这点它做得非常好。

真正让我觉得“这板子有点东西”的,是它的配件生态和那些“差点意思”的体验。

小米平板用户体验全方位解析:性能与功能的深度评测

我配了官方的键盘壳和触控笔,键盘打字手感还行,比敲屏幕强太多了,紧急情况下回个邮件、写点短稿没问题,但那个触控板,太小了!手势操作识别时灵时不灵,我大部分时间还是直接上手点屏幕,感觉这触控板的存在有点尴尬。

笔倒是给了我惊喜,延迟很低,记笔记、画点小草图,反应很跟手,我用它来给孩子的照片画搞怪涂鸦,体验很棒,但问题又来了,这平板好像没给笔一个合适的“家”,磁吸充电是挺酷,但吸力感觉不是特别牢靠,我老怕它掉下来,系统自带的笔记App功能太简单了,好用的第三方App又得额外付费或者学习成本高,这就造成了一种“武器先进,但弹药不足”的割裂感。

聊聊那个“生产力”的幻象。

小米平板用户体验全方位解析:性能与功能的深度评测

我确实试过用WPS赶过一篇稿子,分屏一边查资料一边写,能干活吗?能,舒服吗?真谈不上,安卓平板的软件生态,尤其是针对大屏优化的HD版App,还是少得可怜,很多手机App就是简单放大,按钮布局很奇怪,MIUI for Pad 系统本身做了不少努力,比如自由小窗什么的,但总感觉是在一个大框架里修修补补,缺乏那种从根上为平板思考的“笃定感”,它更像一个放大版的手机,而不是一个缩小版的电脑。

这台小米平板6 Pro到底是个啥?

对我而言,它不是一个能替代笔记本的生产力工具,也未必是硬核游戏设备,它是我沙发和床头的最佳伴侣,是能让我临时起意处理点轻办公任务的“万能瑞士军刀”——虽然每样功能都不是最顶级的,但凑在一起,却意外地贴合我这种“懒人”的多变需求,它有不完美,比如那个鸡肋的触控板,比如对笔的支撑还不够细腻,但这些不完美反而让它很真实,它没有试图假装自己是个完美的“电脑替代品”,而是老老实实地做好了一台顶级娱乐平板的本分,并附赠了一些让你在关键时刻“应应急”的能力。

如果你想要一个纯粹的看视频、看漫画、偶尔记笔记的设备,它几乎无可挑剔,但如果你指望它来一场生产力的革命,那我劝你还是再想想,它就像个班里那个各科成绩都不拔尖,但门门都在85分以上的好学生,不给你惊吓,也偶尔给你点小惊喜,足够靠谱,这就够了,不是吗?反正,它现在已经成了我家客厅里最抢手的那块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