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微信:沟通无界,让心与心的距离更贴近
- 游戏动态
- 2025-10-11 06:06:29
- 1
行吧,聊聊微信,这东西,现在简直像长在我手上的一个器官,摘不掉了。
我记得特清楚,第一次用微信是上大学那会儿,2013年?还是14年?当时觉得,这不就是个能发免费短信的QQ吗?真没觉得多厉害,那会儿联系远在另一个城市读大学的高中好友,还习惯打电话,觉得声音实在,有温度,发条微信,就等着那个“叮咚”的提示音,要是半天没响,心里就空落落的。
谁能想到,现在别说“叮咚”了,我连提示音都关了,世界是清净了,但那种等待的、有点焦灼又有点甜蜜的感觉,也一块儿没了。
但你说它没拉近距离?那绝对是瞎说。
去年冬天,我妈,一个以前只会用手机接打电话的“技术小白”,竟然学会了打视频,第一次接到她拨过来的视频请求时,我差点把手机扔了,画面那头,她脸凑得特别近,背景是家里熟悉的厨房,还能听到我爸看电视的声响,她不说啥大事,就絮絮叨叨:“你看,我今天包了你爱吃的茴香馅饺子。”“外面降温了,你那儿呢?秋裤穿了没?”
就那么几分钟,我好像瞬间被拉回了家里的餐桌旁,那种感觉,是再长的电话、再多的文字都替代不了的,微信视频,像在她和我之间,凿开了一个小小的、实时的传送门,心,确实一下就贴上了,这种“无界”,真挺实在的。
可有时候吧,这“无界”又让人挺累的。
工作群那个小红点,一到晚上就蹦跶,@全体成员 像道催命符,朋友圈里,大家晒着精修过的生活,旅行、美食、升职加薪……看多了,你会恍惚,好像就我一个人在泥地里打滚,点赞、评论,变成了一种社交礼仪,有时候手指头划拉着,心里却是一片麻木,距离是没了,但心,好像反而裹上了一层膜。
最让我感慨的,是和我爷爷,教了他大半年,他终于会发语音了,但他还是觉得不放心,每条语音后面,总要紧跟着一条文字翻译——是他戴着老花镜,一个拼音一个拼音戳出来的,错别字连篇。
“孙子,吃了吗(ci le ma)” “天气冷,多穿点(duchuan dian)”
看着那些错字,我一点不觉得好笑,反而鼻子发酸,他是在用他最笨拙、最吃力的方式,努力挤进我这个“无界”的世界里来,就为了离我近一点,这种“不完美”的沟通,比任何花里胡哨的表情包都更有力量。
所以你看,微信这东西,真像个矛盾的结合体,它一边把遥远的亲情变得触手可及,一边又让近处的人际关系多了点说不清的隔阂,它让我们能瞬间“看见”对方,但有时候,我们又特别想关掉它,好好“看看”眼前真实的人。
沟通是无界了,但心与心的贴近,好像从来不是靠工具本身,而是靠透过工具传递的那点笨拙的关心、那份不经意的分享,和那个哪怕打错字也要让你知道他挺好的心意,工具只是搭了座桥,真正走过去让心靠近的,还是我们自己那点热气腾腾的人情味儿,这玩意儿,微信可给不了。
本文由称怜于2025-10-11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yxdt/2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