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芯片自主创新:法案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与技术升级
- 游戏动态
- 2025-10-09 00:45:22
- 1
(一)
说真的,每次看到新闻里又提到“芯片自主创新”,我都有点五味杂陈,一方面觉得这事儿确实太重要了,另一方面又觉得,喊了这么多年,我们到底走到哪一步了?🤔
你看啊,从华为被断供开始,整个行业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但也突然醒了,以前总觉得全球化嘛,分工合作就行,谁做光刻机、谁搞设计、谁负责封测,各自专业,结果呢?别人一卡脖子,我们连手机都差点做不出来,这不是技术问题,是生存问题。
(二)
这两年政策确实动起来了。《芯片与科学法案》这类东西,名字听着挺宏大,但落到实际,就是逼着产业链上的公司别单打独斗,比如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些厂,以前可能更关注自己的环节,现在不行了,得一起琢磨材料、设备、甚至软件生态。
我有个朋友在合肥一家做半导体材料的创业公司干活,他说最近明显感觉到“上面有人推着走”,不是那种喊口号式的推动,是真金白银投进来,还要你定期跟下游的芯片设计公司、制造厂一起开会,互相报进度、吐苦水。💸 这种会开多了,反而慢慢摸出了一些合作路径。
(三)
但你说完全“自主”了吗?远着呢,EUV光刻机还是搞不定,很多EDA工具依然靠国外,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像是在补课,别人跑了三十年,我们得用五年追回来,还得一边跑一边修路。
不过有意思的是,有些环节真的跑出来了,比如华为的麒麟芯片虽然难产,但转而去扶持国内的射频、滤波器企业,像卓胜微这类公司反而慢慢站稳了,还有比亚迪半导体做车规级IGBT,虽然一开始良率不高,但电动车爆发之后,它反而成了香饽饽。🚗 这种案例不算多,但至少说明:逼到绝境,还真能逼出点东西。
(四)
我总觉得,芯片这事不能光靠国家喊话或者企业自救,得形成一种“共同焦虑”,现在很多高校也开始调整专业,微电子、集成电路成热门了,学生愿意来学,企业愿意投钱合作,之前去南京一所大学聊,他们说现在实验室的设备比以前好了不少,有些甚至是和本地芯片公司共建的。🎓
但问题也一样明显——人才还是缺,尤其是跨领域能打通产线问题的人,有时候工厂里一个小环节卡住,整个批次都出问题,最后发现是设备参数和材料特性不匹配,这种细节没人带根本搞不定。
(五)
说到底,芯片自主不是某个企业或某个法案单方面能搞成的,它像一场漫长的接力赛,而且跑道还是自己一边铺一边跑,累是真的累,但也没得选。
有时候我看着手里这台国产芯片占比越来越高的手机,会有点恍惚:我们到底是在追赶,还是在重新定义规则?可能两者都有吧。
Anyway,路还长,但至少这次,没有人敢假装看不见路了。🧩
写到这里时,我突然想起去年采访某芯片公司工程师时他说的一句话:“我们不是要什么都会做,而是不能什么都不会做。” 大概这就是自主创新的底线思维吧。
本文由庾鸿宝于2025-10-09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yxdt/2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