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解读2016年笔记本处理器性能排行:助你找到最佳性能笔记本

聊聊2016年那会儿的笔记本CPU:谁才是真·性能怪兽?

记得2016年的时候,我还在大学宿舍里对着电脑配置表头疼,那时候选笔记本,CPU简直是个迷宫——i5、i7、标压、低压,还有AMD偶尔冒个头……厂商宣传得天花乱坠,但实际用起来到底怎么样,真的得扒开参数表细看。

先说英特尔吧,那一年基本还是他们的天下,当时第七代酷睿(Kaby Lake)刚冒尖,但市面上主流还是第六代(Skylake),很多人一看i7就觉得“稳了”,但其实没那么简单,比如i7-6500U和i7-6700HQ,名字只差一点,性能可是天差地别,前者是双核低电压,省电但性能拉胯,开个Photoshop都能卡成PPT;后者是四核标压,虽然续航差一点,但剪个视频、玩个《守望先锋》都还能扛得住。

我有个朋友就是踩了这个坑,他当时图轻便买了个超极本,i7-6500U的,以为够用了,结果做毕业设计跑仿真的时候差点没崩溃,后来换了台二手的i7-6820HK(还是工程机),瞬间起飞——虽然风扇声像直升机,但至少代码跑得动了。

解读2016年笔记本处理器性能排行:助你找到最佳性能笔记本

再说说AMD,那几年真是有点惨……A10、FX系列虽然便宜,但功耗和发热控制得一言难尽,我试过一台A10-8700P的笔记本,续航不到三小时,而且稍微多开几个网页就烫手,不过也不是完全没亮点,比如它的核显性能偶尔还能打打英特尔的HD显卡,适合预算极度紧张的学生党。

其实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光看CPU型号不够,还得看散热,比如联想Y700和戴尔游匣7557,同样用i7-6700HQ,但联想散热堆料更狠,长时间玩游戏降频不明显;戴尔那边就容易过热掉帧,我当年在电脑城摸过真机,联想那个键盘区域温度明显低一点——这种细节,参数表可不会告诉你。

解读2016年笔记本处理器性能排行:助你找到最佳性能笔记本

还有一点挺有意思:别看苹果MacBook Pro那时候吹得凶,其实用的还是英特尔芯片,而且为了轻薄经常降频,我室友的2016款MBP,i7-6567U,平时写代码没问题,一编译大项目就开始风扇狂转,性能还不如我另一台老款ThinkPad上的i5-6300HQ,只能说,信仰和实际体验有时候是两码事。

回头看2016年的处理器排行,如果非要排个序,我个人觉得:

  • 游戏/性能党首选:i7-6820HK(能超频)、i7-6700HQ
  • 均衡之选:i5-6300HQ(性价比高,散热压力小)
  • 轻薄本避坑:避开双核低压i7,宁可选i5-6200U+SSD组合
  • AMD阵营:除非预算极限,否则基本不用考虑……

当然啦,现在看这些都快成古董了,但当时选电脑的那种纠结感还挺真实的——参数、价格、实际体验,永远在打架,有时候瞎研究半天,最后可能还是随缘买了一台……反正用久了也就那样,习惯就好。

(写完突然想起我那台老Y700还在家里吃灰,电池早鼓包了,但插电居然还能打LOL,英特尔老U是真的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