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电脑CPU天梯图更新:主流芯片性能排名与技术趋势分析
- 问答
- 2025-09-19 13:18:41
- 1
2018年6月CPU天梯图:当英特尔开始学会挤牙膏
六月的天气开始燥热起来,而电脑硬件圈的温度比天气更热,我盯着最新出炉的CPU天梯图,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英特尔又在玩那套"挤牙膏"的把戏了。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Ryzen初代刚发布时的震撼还历历在目,当时我帮表弟装了一台R5 1600的主机,那个性价比简直让人感动,现在一年过去了,AMD的二代Ryzen带着12nm工艺杀回来,而英特尔呢?哦,他们推出了...又一个"优化版"的八代酷睿。
天梯图最顶端依然是英特尔的那几头怪兽——i9-7980XE像个傲慢的贵族俯视众生,但往下看,情况就变得有趣了,Ryzen 7 2700X这个"平民旗舰"已经悄悄爬到了i7-8700K的头顶上,而且价格还便宜了几百块,我上周帮一个做视频剪辑的朋友装机,他原本死忠英特尔,看到这个对比后犹豫了整整三天。
"但英特尔单核性能更强啊!"——这是我在论坛看到最多的反驳,确实,如果你只玩那些老掉牙的、对多核优化稀烂的游戏,i5-8600K可能还是更好的选择,但问题是,现在谁还只玩那些游戏?《刺客信条:起源》吃核心的样子,活像个饿了三天的饕餮。
说到游戏,不得不提那个有趣的案例:Ryzen 5 2600和i5-8400的对决,纸面上看,8400在游戏帧数上领先5%-10%,但实际使用中...我那个用2600的朋友得意地向我炫耀他同时开着游戏、直播推流和十几个Chrome标签页的样子,而8400用户这时候通常正在手忙脚乱地关后台程序。
制程工艺的差距也开始显现出戏剧性的效果,英特尔的14nm++工艺(这个"++"加得我都想笑)已经服役了多久?四年?五年?而AMD的12nm虽然也不是什么黑科技,但至少是新的,我拆开2700X的散热器时,那个Die面积明显比英特尔的小一圈,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它的发热控制得更好——虽然原装散热器还是那么丑。
最让我个人感慨的是中低端市场的变化,曾几何时,预算有限就意味着必须忍受奔腾或者速龙,Ryzen 3 2200G带着Vega核显来了,800块的价格能玩《英雄联盟》还能轻度剪辑视频,上周我邻居家上初中的小孩用压岁钱装了这么一台,兴奋地给我展示他剪辑的校园短视频——这在两年前可能需要两倍预算才能实现。
不过说真的,英特尔也不是全无亮点,那个i3-8100突然变成四核的时候,确实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只是这种"惊喜"来得太晚了,而且怎么看都像是被AMD逼出来的应急措施,我认识的一个电脑城JS朋友说,现在装英特尔的主机,他得费更多口舌解释"为什么这个i5比去年贵了还少了两个线程"。
翻到移动端的天梯图,情况就更尴尬了,AMD的移动APU终于开始有点存在感,但英特尔在笔记本市场的统治地位依然稳固得可怕,只是那些低压U的性能...唉,我上个月帮学妹选轻薄本,看着i5-8250U和Ryzen 5 2500U的参数对比,最后还是建议她等下一代——反正现在的选择都不够完美。
站在2018年中的这个节点回望,CPU市场终于有了久违的活力,竞争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更多核心、更低价格、更激烈的营销战(虽然有些广告词尬得我脚趾抠地),作为一个从奔腾4时代就开始折腾硬件的老人,我竟然有点感动——上一次这么期待下一代产品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不过话说回来,那个传说中的7nm Zen2到底什么时候来?我攒的钱都快捂出汗了...
本文由寇乐童于2025-09-19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wenda/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