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中国大写数字“壹”到“拾”的正确书写方法解析

说到中国大写数字啊,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平时用“一二三”多简单,但一到写票据、签合同,就得搬出“壹贰叁”这套,好像一下子郑重了不少,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壹”这个字,还以为是哪个生僻字呢,笔画多得让人头疼,今天就想随便聊聊,从“壹”到“拾”这几个字,它们到底该怎么写才对味儿,里头有没有什么门道。

先看“壹”吧,这个字上面是个“士”,不是“土”哦,千万留意,底下那个“豆”字,要写得稳当,好像一个底座托着上面的东西,为啥用它表示“一”?我猜啊,古人可能觉得“一”太单薄了,得找个复杂点的字来代表这个最重要的起始,显得庄重,防止人随便改数字,写的时候,那个“士”的两横,最好上短下长,这样才精神。

接着是“贰”,它右边是那个“二”,但左边加了个“贝”,贝壳在古代是钱嘛,这就很有意思了,好像明明白白告诉你,这数字跟财物、账目紧紧绑在一起,写“贰”字,特别要注意的是,右上角是“二”,可别写成两横一长一短或者别的啥,规矩就是两横差不多,但下面那横稍微长一丢丢,显得扎实,左边的“贝”,最后那笔点,可不能忘了,忘了就感觉这个字没站稳。

“叁”呢,现在标准写法是上面一个“厶”,下面“大”字底再加三横,但我记得以前好像也有写成“参”的,挺混乱的,现在统一了就好,写“叁”字,那三横要均匀,间距差不多,不能挤在一起或者分太开,整个字看起来有种对称的美感。

“肆”字笔画多,看起来张牙舞爪的,左边是“镸”(长字旁),右边是“聿”,这个字总让我联想到铺开、展开的感觉,也许古人觉得“四”已经有点规模了?写起来要有种放开的气势,特别是左边“长”的那一竖,要拉直了。

“伍”和“陆”都好理解。“伍”带个“五”,右边是单立人,好像一队人马。“陆”是左边“阝”(阜旁,和山土有关),右边“击”,但写法上“击”上面是“土”不是“士”,写“陆”的时候,右边部分要紧凑些。

“柒”字挺好玩,本来是指漆树,借来用,上面是“氵”(三点水)加“木”,下面是“七”,但写的时候,很多人会搞错,下面的“七”那一竖弯钩,要带点弧度,不能写成直杠杠,那就生硬了,我每次写这个字,都想起油漆那种黏稠、定型的特性,感觉用它代表“七”,有种凝固下来的郑重感。

“捌”字,右边是个“别”,左边提手旁,这个字有种“分开了”的意味,写法上,“别”字的立刀旁要挺直,和左边形成支撑。

“玖”是“王”字旁加个“久”,黑色的美石,借来表示“九”,写的时候,“久”的那一捺,要舒展,有力度,这个字看起来就很有质感。

“拾”,提手旁加个“合”,这个最形象了,就是用手把东西捡起来、合拢在一起,写起来很简单,但“合”字上面那个“人”字头要盖住下面的“口”,有包容的感觉。

写着写着发现,这些字每个都像有个小故事,它们不只是符号,笔画里藏着古人对账目严谨的态度,甚至有点防伪的心思——笔画多,确实不好涂改嘛,现在虽然电脑打字多了,但亲手写这些大写数字时,还是能感觉到一种仪式感,一笔一画都不能错,可能…这就是传统文化一种微妙的重量吧。

中国大写数字“壹”到“拾”的正确书写方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