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苹果M1及A12Z芯片天梯图全览:技术架构与性能对比深度剖析

哎,说到苹果的芯片,尤其是M1和那个有点“传奇”色彩的A12Z,真是一堆有意思的故事,我记得第一次看到M1发布时的数据,心里咯噔一下:这玩意儿真能用在电脑上?而A12Z,它更像是苹果在iPad Pro上的一次炫技,结果…嗯,后来还被拉出来和M1比,命运真是奇妙。

先扯扯背景吧,M1是2020年底出来的,苹果甩开Intel的首款自研电脑芯片,当时的口号是“炸裂性能”,而A12Z呢,其实早它大半年出现在iPad Pro 2020里,本质是A12X的小改款,多开了一个GPU核心,但后来苹果居然在开发者套件里用了A12Z来模拟ARM版Mac环境,这下好了,大家开始疯狂对比它俩,虽然…严格说它们不是一个赛道的选手。

架构上,M1和A12Z都基于ARM,但M1明显是“加料狂魔”,它用了台积电5nm工艺,A12Z还是7nm,5nm啊…听起来只是数字游戏,但晶体管数量飙到160亿,A12Z才100亿左右,这差距,就像小公寓和带院子的别墅,空间利用率根本不一样,M1还塞了统一内存架构(UMA),CPU、GPU、神经引擎共享内存,数据不用来回倒腾,速度自然快,A12Z呢?内存是焊死的,虽然iPad Pro上够用,但和M1那种“一体感”比,总觉得隔了一层。

性能方面,M1的CPU是4大核+4小核设计,大核负责猛活儿,小核处理日常省电,A12Z是4大核+4小核吗?不,它全是“大核”路线(虽然架构旧一点),8个核心一起上,但没大小核调度策略,结果就是…M1在多线程任务里,比如视频渲染或者跑代码编译,优势明显,我试过用M1的MacBook Air导出一个4K视频,风扇?根本没风扇!速度却比我老Intel笔记本还快,当时就有点懵…这合理吗?而A12Z在iPad Pro上,虽然也能用LumaFusion剪片,但长时间高负载会降频,毕竟iPad散热有限制。

苹果M1及A12Z芯片天梯图全览:技术架构与性能对比深度剖析

GPU部分更有趣,M1集成8核GPU(基础版),A12Z是8核GPU(A12X是7核,A12Z多解锁一个),理论上,它们峰值算力接近,但M1有硬件光追支持(虽然苹果还没大力推),还有更多媒体引擎,比如能同时播多个4K流,实际用起来,M1在Final Cut Pro里渲染特效时,那种流畅感…像抹了黄油,A12Z?玩游戏是顶级的,但放到电脑级应用里,总觉得“差点意思”,可能和软件优化有关。

神经引擎呢,M1的16核NPU每秒11万亿次运算,A12Z是8核,5万亿次,这差距在AI任务上挺明显,比如照片降噪或语音识别,不过说实话,普通用户可能感受不强…除非你整天训练模型。

苹果M1及A12Z芯片天梯图全览:技术架构与性能对比深度剖析

还有细节让人纠结:M1支持雷电4,A12Z只有USB-C 3.1,外接显示器数量也不同,M1能拖两台,A12Z就一台,这些“小地方”其实暴露了定位差异——A12Z是移动端王者,M1是冲着桌面端去的。

但话说回来,A12Z真弱吗?别忘了,它是在平板里运行的,功耗限制严苛,如果给它同样的散热和功耗墙,表现会不会更接近M1?苹果没试过,但这种“假设”总让人浮想联翩…🤔

M1是苹果“放手干”的产物,技术堆料狠;A12Z更像过渡期的巧思,被历史推着和后代比,有点委屈,现在M2、M3都出来了,但回头看这两款芯片,还是能感受到苹果那种“悄悄试水,然后爆发”的节奏,哎,科技迭代太快,有时候参数只是数字,背后的设计哲学才耐嚼…为什么A12Z没大小核?可能当时苹果觉得平板不需要那么精细的功耗管理?谁知道呢。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第一次用M1电脑时,那种“这居然不发热”的震惊…还有A12Z的iPad Pro玩原神时,画面真爽但后背烫手😂 这些体验,比跑分真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