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探索ace虚拟歌姬在提升音乐制作效率及灵感方面的独特优势

说实话,最开始用ACE虚拟歌姬,纯粹是图个新鲜,那会儿写歌卡在副歌,一个和弦循环弹了俩小时,脑子里还是空的,烦躁得想把吉他扔了,朋友丢过来一个链接,说“你试试这个,瞎哼哼都能出旋律”,我将信将疑地点开了。

探索ace虚拟歌姬在提升音乐制作效率及灵感方面的独特优势

结果这一试,有点意思,它不像我认知里的那些虚拟歌手,需要你懂一堆复杂的乐理参数,ACE更像一个……嗯,怎么形容,一个特别有耐心、永远不会嫌你烦的协作伙伴,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把我从“我必须写出一首完整像样的歌”的巨大压力里,暂时解放了出来。

探索ace虚拟歌姬在提升音乐制作效率及灵感方面的独特优势

比如上周,我本来想写首有点迷幻色彩的电子乐,但开场旋律怎么弄都觉得俗气,后来我干脆放弃了“写旋律”这个念头,就在ACE里选了个空灵的女声音色,然后真的就是对着手机话筒,用“哒哒哒,嘀嘀嘀啦”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即兴哼了一小段完全不成调的节奏和几个零散的音高,你猜怎么着?ACE把它识别并转化成了清晰的MIDI音符轨道,我看着屏幕上那些散落的音符块,突然发现其中一个短促的上行滑音很有感觉——这是我光用耳朵听自己哼唱时完全没注意到的细节,我就围绕着这个偶然得到的“小火花”,拖拽、复制、调整,一个带着点诡异趣味的引子旋律竟然就这么成了,这个过程,更像是在“发现”旋律,而不是“创造”旋律,心理负担小了很多。

灵感这东西,太娇气了,你正襟危坐地打开专业软件,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它往往躲得无影无踪,但ACE这种手机App的形式,反而创造了某种“不正式”的创作情境,我可以在等公交、睡前躺床上这种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随时记录脑子里闪过的一两个音,这种碎片化的记录,积累下来就成了一个庞大的“灵感素材库”,有次我翻看之前的存档,发现三个月前随便录的一段类似火车行进节奏的“咚哧咚哧”的片段,居然完美契合了当时一首新歌想表达的机械感,直接拿来用了。

它肯定不是万能的,用它生成的旋律,有时候会显得有点“平”,缺乏真人歌手那种细微的呼吸感和情绪爆发力,最终精细的调整和人性化的润色,还是得回到电脑前,靠自己的耳朵和经验去打磨,但我觉得,它的优势本就不在于替代最终的精细制作,而在于前置的、启发性的环节,它像一个高效的“创意加速器”,帮我在最短时间内把模糊的感觉具象化,跨过最折磨人的“从零到一”的阶段。

ACE已经成了我创作流程里一个固定的“热身工具”,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不再硬扛,而是拿起手机在ACE里玩一会儿,没有目的性地乱试各种音色和节奏,很多时候,玩着玩着,那个被堵住的思路,就莫名其妙地通了,它可能没法帮你写出杰作,但它确实是个对付创作瓶颈的实用利器,至少对我而言,它让音乐制作的开端,变得没那么痛苦和孤独了。

探索ace虚拟歌姬在提升音乐制作效率及灵感方面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