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体验115浏览器,让每个网页都成为连接未来的精彩窗口

我和115那点事儿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浏览器真没啥期待,不就是个开网页的工具吗?能有什么区别,Chrome、Edge、Firefox……换来换去,感觉都差不多——快一点、慢一点,界面换个颜色,本质上还是那个“窗口”,直到有一天,我一个搞开发的朋友死活推荐我用115浏览器,嘴里还念叨着什么“这玩意不太一样”。

行吧,装就装,结果一用,我懵了。

首先让我愣住的是它的“空间页”设计,别的浏览器首页要么是搜索框+常用网址,要么就是被各种新闻头条霸屏,115倒好,一打开是干净得像刚擦过的玻璃,但又不是那种“性冷淡风”——它把最近使用的网页以卡片式平铺开来,像散在桌上的明信片,随手一点就能回到刚才的状态,我突然意识到:浏览器原来可以不只是“跳转工具”,它更像一个“暂停-继续”的控制器,比如我写稿时经常要同时开十几个标签页查资料,以前总在标签海洋里溺水,现在115直接帮我“冻”住了每个页面的状态,回头再打开,连滚动条的位置都不变。

这感觉,有点像时间停止了,只为你一个人。

还有个细节让我这种懒人狂喜:它的侧边栏小工具,我之前从没想过会在浏览器里直接记笔记——直到某次视频会议时,突然灵感一现想记两句话,本来要切到备忘录,结果115侧边栏里自带便签,一点即写,内容还自动同步到账户,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浏览器是不是正在从“浏览信息的工具”变成“收纳工作碎片的空间”?它悄悄地把很多小事都拦在了自己这里解决,让我少跳几个应用,少分几次神。

体验115浏览器,让每个网页都成为连接未来的精彩窗口

当然也有抓狂的时候,比如它的“快存”功能,说能一键保存整个网页正文——但有次我存了一篇长文,回头再看发现图片排版错位了,我一边骂“果然还是不行”,一边却注意到它居然把原文链接、保存时间、甚至阅读进度都保留了,后来我反而养成了习惯:随手存,回头再整理,这种“先抓取,后整理”的懒人逻辑,莫名契合我这种注意力散漫的人。

最近我开始把它当临时写作台用,开着空白页,右边挂侧边栏的日历和待办,左边是查资料的页面——突然就理解了朋友说的“窗口”是什么意思,它不再只是通向某个网页的通道,而更像一个能随意组装的工作台:你要焊接、要切割、要暂时搁置,它都给你托着。

当然它没那么完美,UI 偶尔会卡顿,插件生态也没那么海量,但恰恰是这种“不完美”让我觉得真实,它不像大厂产品那样拼命追求“全能”,而是在一些奇怪的细节上钻得很深——比如对视频悬浮窗的支持极其友好,甚至能无级调节透明度;又比如它的分屏功能,居然可以自由拖拽比例,让我一边看教程一边敲代码。

体验115浏览器,让每个网页都成为连接未来的精彩窗口

用了三个月后,我忽然意识到:好的工具或许不是面面俱到的,而是精准切中某些时刻的“啊哈,正好我需要这个”,115最让我喜欢的,是它试图把浏览器从“工具”变成“伙伴”——你乱糟糟的工作流它默默接着,你临时起意的灵感它随手兜着,甚至你打开同一个页面的次数多了,它还会自动把卡片推到离你更近的位置。

这哪还是浏览器啊,这分明是个懂得“接住你”的窗口,每一个网页不再是一次性的浏览,而可能成为未来某个时刻的“继续”,与其说它在连接网页,不如说,它在试着连接使用者的时间。

或许未来我们不再需要“完美”的浏览器,而是一个能顺应注意力流动的载体,115像是个笨拙但真诚的尝试——它未必适合所有人,但如果你也厌倦了冷冰冰的跳转与刷新,或许可以试试看。

至少,它让我重新相信:浏览器这玩意,还能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