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探索AMD处理器天梯图:R5 3500U如何重塑移动计算体验

聊聊那个不起眼的AMD R5 3500U:我的老笔记本怎么就“续了一波命”?

说实话,我以前对AMD没什么特别的好感,小时候家里第一台电脑用的是闪龙,发热大得能煎鸡蛋,后来工作了公司配的笔记本清一色Intel,似乎“稳定”两个字就刻在蓝厂的Logo上,直到三年前,我图便宜买了一台搭载AMD R5 3500U的二手联想小新,才突然意识到:移动CPU市场的那池水,是真的被搅动了。

很多人现在一说CPU天梯图就盯着顶端的R9、i9看,但现实中大部分人用的其实是中低端芯片,而R5 3500U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根本不像一颗“中低端”该有的样子。

我买它是因为当时要频繁出差,又不想背个游戏本锻炼身体,拿到手第一天我就没抱太大期待:12nm工艺、4核8线程, Vega 8核显,纸面参数也就那样,结果用Pr剪个五分钟的1080p视频,它居然没卡成PPT;插电状态下打《英雄联盟》中等画质能稳70帧以上;最让我惊讶的是,连续开十几个网页+后台挂微信+PPT,风扇居然没像我之前那台Intel那样起飞。

后来我查了资料,才知道这代Zen+架构的芯片虽然在绝对性能上打不过同时代Intel酷睿,但在能效比和多线程调度上暗戳戳发力,也就是说,它可能跑分不算顶尖,但实际用起来反而更“像个人”——不过热、不吵你、不掉链子。

我记得有一次在高铁上赶稿,隔壁座大哥用的某品牌Intel轻薄本插着电疯狂降频,键盘烫得能温牛奶,而我这台老爷机居然还能撑着写完稿子外加播了四集《琅琊榜》——电池哭了,但没完全哭。

当然它也不是没毛病,有时候用PS叠多个图层,还是会感觉到拖拽延迟;低温环境下启动速度偶尔玄学变慢;AMD显卡驱动前两年更新时还出过几次黑屏幺蛾子,但这些毛病反而让我觉得真实——就像个有点小脾气但干活靠谱的同事,比起那些参数华丽但实际调度保守的芯片,我反而更愿意接受这种“不完美的生动”。

现在回头看CPU天梯图,R5 3500U肯定已经排不到前面了,但它在当年确实撕开了一个口子:告诉市场,低压处理器不是只能做文档打字机,性价比机型也能偶尔任性一把,后来AMD的4000系、6000系越来越强,但我觉得真正改变我认知的,反而是这个最初觉得“将就着用”的3500U。

也许处理器的进化从来不只是跑分数字的膨胀,而是让更多普通人能在不完美的预算里,摸到一点超越预期的体验,我的旧笔记本至今还在服役,虽然边角磕掉了漆,风扇声也开始沙哑,但点开右下角那个AMD红色图标时,我依然会觉得:这波不亏。

探索AMD处理器天梯图:R5 3500U如何重塑移动计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