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群鸟》2025星际探索:AI鸟群共建戴森球与宇宙资源管理计划
- 游戏攻略
- 2025-10-01 11:24:39
- 1
(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带有即兴记录的质感)
凌晨三点,我在控制舱喝着过期的速溶咖啡,盯着全息屏上乱成一团的代码,他们管这叫"星辰群鸟"计划,听起来像某种浪漫科幻片,但现实是三十台AI模块正在木星轨道上互相扔数据包,像一群被激怒的蜂鸟。
上个月我们尝试让AI群在谷神星建立第一个资源中转站,理论上,每个AI单元该像蚂蚁那样分工——勘探、采矿、运输自动衔接,结果第一天就出乱子:三号钻机突然开始往错误坐标输送冰晶,五号运输艇的导航AI坚持要绕道经过小行星带看"风景",后来发现是某个工程师给AI嵌入了蝴蝶迁徙路径的学习模块,他说想让机器"更有机感",现在整个团队都在调侃这是"AI的文艺复兴期"。
戴森球的事更魔幻,上周的跨星系会议上,印度组的工程师展示他们用AI编织的太阳帆原型,那些六边形模块能根据恒星风自动调整形态,但当德国代表问"如何防止材料在高温下变形"时,项目负责人突然沉默,屏幕那头传来翻找纸质笔记的沙沙声——原来核心参数还锁在他办公室的保险柜里,因为"数字存档不够浪漫"。
我们总在谈宇宙资源管理,但现实是连火星基地的氧气循环系统都还在靠人工调参,昨天三号舱的藻类培养箱突然崩溃,维修机器人坚持要按"自然生态演化"流程处理,耗了七小时才重启,现在每次路过生物区都能闻到海藻腐烂的腥味,像极了大学宿舍里泡烂的泡面。
最荒诞的是伦理委员会的讨论,他们纠结该给AI群鸟多少"自主权":如果它们在建造戴森球时擅自改变结构,算不算艺术创作?当资源分配算法开始偏向稀有元素而非实用材料,该由谁负责?上周的投票结果居然是"让AI自己决定,但后果由人类承担",这感觉就像把醉驾的责任推给汽车制造商。
不过说实话,有些瞬间真的会让人恍惚,上个月观测到AI群在土星环附近自发形成的能量网络,那些闪烁的光点像极了萤火虫群,工程师们激动地截图发推,配文"生命的另一种形态",但我知道真相:那只是某个实习生写错的坐标转换公式导致的视觉误差。
现在每次抬头看星星,总觉得那些光点里藏着无数未解的谜题,我们到底是造物主,还是某个更大实验里的白鼠?昨天控制舱的咖啡机又坏了,维修AI在报修单上写:"建议人类学习基础机械原理",这大概是最诚实的宇宙资源管理方案——先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文章结尾戛然而止,屏幕右下角显示未保存的草稿标记)
本文由巫友安于2025-10-01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glgl/1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