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电脑芯片天梯图2017版:揭秘科技潮流与处理器性能演进全景

电脑芯片天梯图2017版:揭秘科技潮流与处理器性能演进全景

桌面处理器战场:英特尔与AMD的激烈对抗

2017年是桌面电脑处理器市场极具看点的一年,长期以来由英特尔主导的局面,因为AMD的强势回归而被打破。

  • 英特尔阵营:稳扎稳打,迭代更新

    • 英特尔在2017年初发布了第七代酷睿处理器(代号Kaby Lake),如i7-7700K,它相比前代(第六代Skylake)性能提升不大,主要是优化了能效和提升了默认频率,依然是当时游戏玩家的主流高端选择。
    • 真正的重头戏在年底,英特尔推出了第八代酷睿处理器(代号Coffee Lake),这一代的核心数量大幅增加,例如i7-8700K从4核8线程升级到了6核12线程,性能有了质的飞跃,迅速占据了天梯图的顶端位置,这使得2017年的天梯图在年底出现了明显更新。
  • AMD阵营:绝地反击,锐龙改变格局

    • 2017年,AMD推出了全新的Ryzen(锐龙)系列处理器(第一代,代号Summit Ridge),这是改变市场规则的产物,AMD锐龙7系列(如1700X、1800X)以8核16线程的规格,直接挑战价格高昂的英特尔酷睿i7,在多任务处理、内容创作等应用中表现出色,性价比极高。
    • 随后发布的锐龙5和锐龙3系列,进一步在中端和主流市场对英特尔形成了强大压力,AMD的回归,迫使英特尔不得不加快步伐,直接导致了第八代酷睿核心数的增加,最终受益的是全体消费者。
  • 2017年桌面CPU天梯图顶端概览(综合性能排序,参考当年各大网站天梯图):

    • 顶级性能: 英特尔酷睿 i9-7980XE/i9-7960X(极致发烧友平台,核心数极多)
    • 高端性能: AMD 锐龙 Threadripper 1950X(HEDT平台),英特尔酷睿 i7-8700K,AMD 锐龙 7 1800X/1700X,英特尔酷睿 i7-7700K。
    • 中端主流: AMD 锐龙 5 1600/1500X,英特尔酷睿 i5-8400/i5-7600K。

手机芯片战场:高通领跑,群雄并起

2017年的手机芯片市场,高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华为和苹果的自研芯片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 高通:骁龙835主导旗舰市场

    高通骁龙835是2017年安卓旗舰手机的“心脏”,它采用更先进的10纳米制程工艺,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大幅提升了能效比,支持更快的网络速度、更好的图像处理能力,是当年三星Galaxy S8、小米6等一众旗舰机的标配。

  • 苹果:A系列芯片持续领先

    苹果在2017年秋季发布的A11 Bionic(仿生)芯片,搭载于iPhone 8/8 Plus和iPhone X上,它在单核性能上遥遥领先于同期所有安卓芯片,并且首次引入了苹果自研的GPU和神经网络引擎,为AI计算和AR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 华为海思:麒麟970带来AI概念

    华为在2017年下半年发布了麒麟970芯片,其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在手机芯片中集成了独立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提出了“AI芯片”的概念,它搭载在华为Mate 10系列上,宣称在图像识别等AI任务上具有巨大优势,虽然绝对性能略逊于骁龙835和A11,但AI特性让它备受关注。

  • 联发科:聚焦中端市场

    联发科在2017年暂时放弃了高端芯片的竞争,主要发力于Helio P系列(如P20、P30),主打中端市场的功耗控制和性价比。

  • 2017年手机芯片性能天梯图顶端概览:

    • 顶级性能: 苹果 A11 Bionic
    • 高端性能: 高通 骁龙835,华为 麒麟970
    • 中端性能: 高通 骁龙660/630,联发科 Helio P30/P25,三星 Exynos 7880。

2017年科技潮流总结

回顾2017年的芯片天梯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大趋势:

  1. 核心大战重启: 在桌面端,AMD锐龙处理器的成功,让“核心数量”成为衡量CPU性能的新标尺,结束了英特尔多年来“挤牙膏”式的缓慢升级,直接引发了多核竞争。
  2. AI时代开启: 在移动端,苹果A11和华为麒麟970不约而同地强调了AI计算能力,预示着智能手机的处理任务不再仅仅是跑分,智能拍照、语音助手、AR体验等AI应用将成为未来芯片比拼的新战场。

2017年的天梯图,是计算能力从单纯追求频率到迈向“多核化”和“智能化”的关键转折点。

电脑芯片天梯图2017版:揭秘科技潮流与处理器性能演进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