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12年笔记本处理器天梯图全解析:把握性能趋势,选购高性价比笔记本!

(根据ZOL中关村在线、极客湾等科技媒体的历年评测数据整理)

12年前,也就是2012年,那时候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市场主要是英特尔第二代和第三代酷睿处理器的天下,AMD的推土机架构处理器也在竞争,但整体性能不占优势,看当时的性能天梯图,可以很清楚地把处理器分为几个档次。

12年笔记本处理器天梯图全解析:把握性能趋势,选购高性价比笔记本!

高性能梯队(当时的高端游戏本、工作站) 这个级别主要是英特尔的酷睿i7系列,最强的当属第三代酷睿i7(Ivy Bridge架构),比如i7-3920XM,这是当时的旗舰移动版处理器,四核八线程,性能非常强悍,但价格昂贵,发热也大,主要用在一些“移动工作站”或顶级游戏本里,其次是第二代的i7(Sandy Bridge架构),比如i7-2860QM,性能也很强,但比三代同定位的稍弱一些,AMD这边,高端的有A8系列,比如A8-4500M,但它的性能大概只能和英特尔的i5处理器比比,和i7差距明显。

主流性能梯队(大多数家用、办公、学生本) 这个级别是竞争最激烈的,主要是英特尔的酷睿i5系列,像第三代的i5-3210M是绝对的主流明星产品,很多热销笔记本都用它,双核四线程,带有睿频加速技术,日常办公、看高清视频、玩一些像《英雄联盟》这样的网游都足够,第二代的i5-2450M也很常见,AMD在这个价位有A6和A4系列,比如A6-4400M,价格便宜,但性能和续航一般不如英特尔。

12年笔记本处理器天梯图全解析:把握性能趋势,选购高性价比笔记本!

入门级性能梯队(满足基本使用) 这个级别主要是英特尔的奔腾(Pentium)和赛扬(Celeron)系列,比如奔腾B960、赛扬B820,这些处理器就是满足最基本的上网、文档处理、看低码率视频的需求,多开几个网页可能就会卡,AMD对应的有E系列处理器,性能更弱,常见于一些非常廉价的笔记本。

当时的性能趋势和选购要点

  1. 核显性能开始崛起:英特尔从第二代酷睿开始,核芯显卡(HD Graphics)性能有了很大提升,第三代(HD 4000)更强,这意味着不带独立显卡的轻薄本也能有不错的影音和轻度游戏能力,AMD的APU处理器核显性能一直不错,这是它的优势。
  2. “M”后缀是标准电压,“U”后缀是低电压:带“M”后缀的(如i5-3210M)是标准性能版,性能强但功耗高,带“U”后缀的(如i5-3317U)是低电压版,主打省电和长续航,用在超极本上,但性能弱于同代“M”型号。
  3. 核心数量是关键:当时大部分主流笔记本还是双核处理器,只有高端i7才是四核,所以判断性能高低,核心数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指标。
  4. 性价比选择:当时性价比最高的就是搭载第二代或第三代英特尔i5处理器的笔记本,性能足够绝大多数人使用,价格也合理,AMD的机型虽然便宜,但综合体验(性能、续航、发热)通常不如英特尔。

简单总结就是,2012年选笔记本,认准英特尔的酷睿i5处理器基本不会错,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如果想追求极致性能,就找四核的i7,而放到今天来看,这些12年前的处理器性能已经非常落后,连最基本的Win10/Win11系统运行起来都可能比较吃力,只能应付最最轻度的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