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图标制作高手,定制专属标识展现个性风格与创意魅力
- 游戏动态
- 2025-10-23 10:15:02
- 2
想成为图标制作高手?哈,这事儿听起来挺酷的,但说实话,一开始我连从哪儿下手都不知道,就觉得那些小小的图标,怎么就能让人一眼记住一个品牌,甚至一种感觉呢…… 比如微信那个绿色的对话框,或者推特那只小鸟,简单得要命,但又特别对劲,我那时候用的第一个“设计软件”可能说出来你都笑,就是电脑自带的画图工具,用鼠标戳来戳去,线条歪歪扭扭的,保存下来一看,锯齿明显得跟狗啃过似的,但就是那个丑丑的玩意儿,让我觉得,哎,好像有点意思。
我觉得吧,这事儿不能急,真的不能急,你别一上来就想着搞个惊世骇俗的大作品,那压力太大了,反而什么都做不出来,我的起点特别低,就是模仿,不是那种照抄,是“拆解”,比如我看到一个喜欢的App图标,我就把它存下来,放大,盯着看,它为什么用这个颜色?这个圆角是多少像素?那个阴影是怎么打上去的,为什么看起来不脏?有时候能盯着看半小时,就琢磨这点事儿,这个过程挺孤独的,但里面有种解谜的快乐,你懂吗?就像侦探在分析线索,慢慢摸到了一点门道。
工具嘛,后来肯定换了,从画图板跳到PS,感觉像是从自行车换到了飞机,界面复杂得让人头晕,那么多按钮,图层、蒙版、路径…… 头几天简直想放弃,我就跟自己说,别贪多,一天就学明白一个工具,比如今天就用熟“钢笔工具”,别的先不管,画坏了无数个曲线,才终于能比较顺溜地勾出个大概形状,这个过程里,挫败感是家常便饭,但每次成功勾出一个平滑的闭合路径,那感觉,啧,比吃顿好的还满足,再后来,又发现了矢量软件的好处,怎么放大都不失真,这对图标来说太关键了。
说到风格,这可能是最让人纠结的部分了,有一阵子我特别迷恋那种极简风,什么都想做得干干净净,线条能少一笔是一笔,但做出来吧,总觉得缺点什么,冷冰冰的,没有温度,然后又尝试那种手绘感强的,歪歪扭扭的线条,故意留下的笔触,哎,感觉一下子就对了!好像那个图标一下子活了,有了我的脾气,所以我觉得,所谓的“个性风格”,可能不是刻意去找的,而是在你不断试错、不断抛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留下来的,那些你最顺手、最觉得舒服的表达方式,它可能不完美,甚至有点小瑕疵,但那就是你的印记,就像你说话的口头禅,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但别人一听就知道是你。
灵感这东西,挺玄乎的,它不会在你正襟危坐打开软件的时候来,我的很多点子,都是在一些特别不着调的时候冒出来的,比如洗澡的时候,水冲在头上,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形状的组合;或者走路看到一片形状奇怪的叶子,路灯下两个人影重叠的轮廓…… 我就得赶紧掏出手机,打开备忘录用文字描述一下,或者画个超级潦草的草图,怕忘了,我的手机相册里全是各种莫名其妙的照片:一个水洼的倒影、一块剥落的墙皮、一堆散落的积木…… 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垃圾,但对我来说都是宝藏,创意这东西,真的需要喂养,你得不停地看,不停地吸收,好的坏的都看,脑子里有个仓库,需要的时候才能翻出东西来。
定制专属标识,听起来是个很宏大的目标,但其实可以从特别小的地方开始,先给你自己的某个社交账号做个头像?或者给你和朋友的某个小群组设计一个标志?不用考虑太多商业啊、用户啊什么的,就纯粹表达你自己,做的时候,别怕“丑”,也别怕别人看不懂,重要的是,那个图标里有没有你的想法,你的情绪,哪怕是一点点,我做过一个图标,就是一个简单的咖啡杯,但我在杯口那里画了一个小小的、歪掉的月亮,没人知道为什么,但我知道,那代表我无数个熬夜做东西、靠咖啡续命的晚上,这种小小的、私人的细节,才是“专属”的意义所在吧。
这条路没有终点,真的,软件在更新,潮流在变,你今天的“高手”可能明天就又觉得不够看了,但回头看看自己最早做的那些玩意儿,虽然稚嫩得可笑,但能清晰地看到一条成长的痕迹,那种感觉特别好,别管那么多,先打开软件,乱画点什么开始吧,哪怕只是一个点,一个圆,谁知道它会带你走到哪里去呢 … 对吧?
本文由鲜于凝雨于2025-10-23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yxdt/3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