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玩具手机:陪伴孩子开启无忧创造与探索的快乐旅程

哎,说到玩具手机……我第一个想到的,其实是我小侄子,那天他蹲在角落,拿着个压根不会亮的塑料块块,对着它咿咿呀呀地“打电话”,表情认真得像在指挥一艘宇宙飞船,他妈妈,也就是我姐,在旁边笑着说:“这玩意儿,比真手机还让他着迷。” 就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这小小的、在我们看来有点“过时”的东西,里面藏着点……特别的东西。

你说它就是个塑料模型吧,对,它不能刷视频,不能玩游戏,连屏幕都是印上去的假画面,但恰恰是这种“假”,给了孩子一片真正自由的天地,我侄子的那部“手机”,有时候是打给外星人的对讲机,背景音是他自己发明的“滋滋”电流声;有时候又是给上班的爸爸打电话,学着大人的口气说“早点回来吃饭哦,路上小心”,那个塑料块,成了一个万能的口袋,能装下他所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它没有预设的程序,没有标准答案,所有的“功能”都靠孩子自己去创造、去填充,这种创造,是那种被动接收信息的智能设备永远给不了的。

玩具手机:陪伴孩子开启无忧创造与探索的快乐旅程

我记得有一次,他非要让我当“客服”,他用一种极其严肃、又带点磕巴的语气说:“喂……是……是维修部吗?我的……我的恐龙,它的尾巴不动了,能……能派个工程师来吗?”我忍着笑,配合他演下去,那个下午,我们围绕着这只“故障”的恐龙和这部“电话”,编了一整个冒险故事,这个过程里,没有对错,只有“然后呢?”“接下来会怎样?”的无限可能,这种由一件简单玩具引发的、深度投入的扮演,是孩子学习沟通、理解角色、甚至处理情绪的绝佳方式,它不像那些声光效果炫酷的电子玩具,热闹是热闹,但孩子的思维很容易被限制在程序设定的框架里,反而……少了点灵性。

不知道你发现没,玩具手机有种奇妙的“桥梁”作用,它模仿的是大人世界里最寻常的物件,这让孩子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能参与到成人的交流中,我侄子就经常模仿他爸爸打电话时皱眉头、走来走去的样子,虽然滑稽,但那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观察和融入这个世界,这是一种安全的、低成本的社交演练,他通过“打电话”学习等待、回应、开启和结束一段对话……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礼仪,正是在这种嘻嘻哈哈的扮演中,悄悄内化成他自己的东西。

玩具手机:陪伴孩子开启无忧创造与探索的快乐旅程

现在很多玩具手机也做得挺花哨了,有铃声,有按键音,但我总觉得,最珍贵的,反而是那些“安静”的版本,因为没有固定的声音和画面,孩子的内心戏才会更加丰富,那个无声的听筒里,能传来他想象中的任何声音:森林里小鸟的歌唱,或者深海鲸鱼的鸣叫……这比任何预制好的音频都更动听。

所以啊,别看它小,别看它简单,这个小小的玩具手机,就像一把朴素的钥匙,为孩子打开的不是一个充满程序算法的虚拟世界,而是一个由他们自己主导的、充满惊奇与创造的快乐旅程,它陪伴的,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宝贵的……探索欲和那颗自由的心,我有时候甚至觉得,我们大人或许也该有这么一部“玩具手机”,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轰炸里,偶尔回归到那种最简单的、由内心生发出来的快乐。

嗯……大概就是这样吧,看着孩子拿着它专注的样子,你会明白,真正的创造,从来不需要太多复杂的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