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笔记本电脑处理器性能天梯图:全面解析年度最佳CPU表现
- 游戏动态
- 2025-10-21 21:33:09
- 2
哎,2014年的笔记本CPU啊……现在想起来感觉有点遥远了,但又挺有意思的,那会儿我还在用一台厚重的游戏本,风扇呼呼响,当时觉得性能真强,现在看……嗯,怎么说呢,就像翻老照片一样,有点怀念,又觉得技术进步真快。
记得2014年那时候,英特尔基本是“挤牙膏”的典型年头,Haswell架构的第四代酷睿是主流,但说实话,和之前的Ivy Bridge比,提升不算惊天动地,主要是能效好点了,续航稍微强些,对普通用户来说,可能没啥感觉,但如果你经常带着笔记本出门,那点省电还是挺实在的,我有个朋友当时买了台带i7-4700MQ的笔记本,嘚瑟得不行,说多任务如何流畅……结果现在随便一个中端U都能秒它了吧,哈哈。
AMD那边呢,有点挣扎,主打的是“Kaveri”APU,比如A10-7300这种,显卡部分相对强点,适合不打算单独配显卡的轻度用户,但CPU性能跟同期的英特尔比,差距明显,我当时试过一台用A8的笔记本,日常用用还行,一开大型软件就有点喘,风扇声比性能更突出……不过价格便宜啊,这点不能忽略,学生党或者预算紧的,选AMD也挺实在。
要说2014年真正的“明星”,我觉得是英特尔的酷睿M系列,比如5Y70之类的,这玩意没风扇!完全静音,用在超极本上,像联想Yoga那种二合一设备,薄得跟什么似的,性能嘛……就别指望干重活了,但出门写写文档、看看视频,体验很新奇,我摸过真机,手感真轻,就是容易发热,性能释放比较保守,现在看,它是后来低功耗U的雏形,算是个大胆尝试。
游戏玩家的话,2014年基本盯着英特尔的H系列,比如i7-4710MQ这种,四核八线程,频率也高,配个独显,大部分游戏都能搞定,AMD的FX系列也有少数游戏本用,但市场声量小,驱动优化啥的……你懂的,不如英特尔省心。
回头看2014年的天梯图,大概可以这么分档:顶端是英特尔的四核i7 H系列,比如i7-4900MQ这种,性能怪兽;然后是标准电压i5和i7 U系列,日常足够;酷睿M系列算新物种,性能中等但形态创新;AMD的APU在中间偏下,靠集成显卡性价比抢市场;最底下是赛扬、奔腾这些入门U,能开机上网,别要求太多。
其实那年头,用户选择没那么复杂,不像现在AMD锐龙起来后局面大变,2014年基本是英特尔主导,AMD跟跑,但有一点挺好:很多老CPU到现在还能用,我见过有人拿i5-4200U的旧本子装个Linux,照样轻量办公,挺耐造的。
嗯……写了这么多,突然觉得科技产品更新太快,当年的“旗舰”如今可能不如千元机,但2014年的那些CPU,确实承载了不少回忆,比如第一次用上固态硬盘搭配Haswell U的流畅感,或者纠结到底选i5还是i7的烦恼,可能性能天梯图不光是冷冰冰的排名,还藏着那时候我们的使用习惯和期待吧。
2014年不算处理器大爆发的年份,但是一个稳步进化、尝试新形态的节点,如果你有台那时的笔记本,别急着扔,说不定擦擦灰 还能发挥余热呢。
本文由呼沛容于2025-10-21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yxdt/3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