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天梯图最新发布:全方位剖析热门固态硬盘,轻松挑选高性能型号!
- 游戏动态
- 2025-10-21 06:44:45
- 2
哎 说到固态硬盘这玩意儿 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去年双十一我还在纠结要不要换掉老机器上那块256G的SATA盘 结果一查评测 好家伙 M.2接口都进化到PCIe 5.0了 速度直接飙到每秒十几个G 感觉手里的SATA盘瞬间变成老牛拉破车😂
最近看到贴吧大佬又更新了SSD天梯图 这次把QLC和TLC的寿命对比也加进去了 说实话 我盯着那张密密麻麻的表格看了半天 眼睛都快瞎了… 有些型号的参数写得特别小 得用鼠标放大才能看清 这种细节真该吐槽下 做图的人是不是以为大家都用4K显示器啊?
先说说我最关心的价格吧 现在国产颗粒真是把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去年还要七八百的2T盘 现在有些牌子直接腰斩 不过便宜归便宜 我那个搞设计的同事上个月贪便宜买了杂牌 结果做渲染时突然掉盘 三天的工作量全泡汤… 所以看天梯图不能光盯着性能排名 还得留意那些用自封片和白片的厂商 这点天梯图底下的小字提示还挺良心的
说到性能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有些高端盘在空盘测试时跑分惊人 但一旦容量用到一半以上 缓外速度就暴跌得亲妈都不认识 像某个网红型号 空盘时写入能到7000MB/s 可硬盘空间用到70%后 直接掉到几百兆 这落差堪比过山车… 天梯图这次特意用不同颜色标出了缓外速度 这个细节真的救了我这种爱囤游戏的人
温度控制也是个容易被忽略的坑 我去年给PS5加装固态时 没注意看散热片高度 结果装上去发现盖子合不拢 最后只能暴力拆掉原装散热马甲 现在玩游戏到夏天就得在旁边放个小风扇对着吹 简直心累… 最近新出的几款带石墨烯贴片的盘倒是挺聪明 厚度控制得刚好 不过价格也贵出不少 感觉就是在为设计买单
说到寿命 我发现贴吧里对QLC的争论特别激烈 有人测出某些QLC盘在连续写入大文件时 速度会掉到比机械硬盘还慢 但另一边又有大神说日常使用根本感觉不出来 毕竟谁天天拷贝100G的文件啊?天梯图这次把耐久度指标用笑脸符号标注 三个笑脸的型号基本都是企业级颗粒 这个设计还挺直观的 适合我这种懒得研究TBW数值的小白
最近还注意到个趋势 很多厂商开始玩"混合模式" 比如用SLC缓存模拟+少量TLC直写 这种盘用起来就像开混动车 短途爆发力强 但长途行驶还是会露馅 我试过用这类盘做视频剪辑 导出5分钟以内的片段很流畅 但处理4K长视频时 进度条就会卡在最后10%磨蹭半天…
对了 还有固件升级这茬 有些牌子刚上市时评测数据很漂亮 结果用户买回来发现各种小毛病 要等半年后的固件更新才稳定 天梯图要是能加上"固件成熟度"的维度就好了 不过估计难度太大 毕竟厂家不会主动承认早期版本有问题
最后给纠结症患者们个小建议 别看那些跑分差距只有百分之几的型号纠结半天 实际使用中根本感觉不出来 倒不如省下钱买个靠谱的硬盘盒 把旧固态改造成移动硬盘 我現在就用淘汰的512G盘存steam游戏 比U盘快多了 每次朋友来家里拷文件都羡慕得不行😎
(翻着天梯图突然想到)话说回来 现在有些厂商开始玩文字游戏 比如把读取速度标得巨大 但写入速度却用极小字体缩在角落 这种小心思真的让人无语… 所以看天梯图一定要学会重点看4K随机读写成绩 这才是影响日常使用流畅度的关键 毕竟开机 加载游戏都是小文件操作
这次的天梯图更新还是挺有料的 虽然排版还是那么眼花缭乱 但至少把不同使用场景的推荐都分类标出来了 下次升级硬盘前 记得先想想自己最常做什么 是当系统盘还是仓库盘 要不要装进笔记本… 毕竟没有完美的固态 只有最适合你的选择 对吧?
本文由昔迎荷于2025-10-21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yxdt/3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