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极致音质细腻呈现,每一刻聆听都宛如现场演奏

极致音质这东西,说起来挺玄的,有时候你花大价钱买来一堆设备,插上电,按下播放键,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喝一杯滤得太干净的咖啡,没了那股子粗粝的渣滓感,反而觉得不真实。😅

我记得第一次被“现场感”击中,是在一个特别偶然的下午,那会儿用的还是一副快磨破皮的老耳机,线都扭成了麻花,放的是一首我听了无数遍的爵士乐,Bill Evans的《Waltz for Debby》,本来只是背景音,但突然有那么一瞬间,我好像不在我那间堆满杂物的出租屋里了,我听见了钢琴键被按下去时,那个细微的“嗒”声,不是音符,是机械的、物理的触碰,右边远远的,有酒杯轻轻放在桌上的脆响,还有人压低了的、模糊的笑语声,最要命的是,我甚至能“感觉”到那个录音室的空间,空气的流动感,乐手呼吸的间隔,那一刻我愣住了,音乐没停,但我按了暂停键,就…就想抓住那个感觉,它太真了,真得让我觉得之前听的都是压缩过的、扁平的图片,而那次,我好像伸手摸到了雕塑的轮廓,这种触动,根本不是参数表上的“高频延伸至40kHz”能给你的。

极致音质细腻呈现,每一刻聆听都宛如现场演奏

所以后来我有点魔怔了,开始折腾,什么解码器、功放、线材… 朋友都说我疯了,说人耳根本分辨不出那么细的差别,也许吧,但我觉得,追求极致音质,与其说是为了听清每一个细节,不如说是在寻找一种“氛围”,一种“确信感”,就像你站在音乐厅里,即使闭着眼,你也知道声音是从左前方的小提琴群还是右后方的定音鼓传来的,你知道这个空间有多大,声音在墙壁上撞了一下才回到你耳朵里,那种被声音包裹、被真实物理空间拥抱的感觉,是任何虚拟环绕声都模拟不出来的,好的回放系统,就是在重建这个“场”。

极致音质细腻呈现,每一刻聆听都宛如现场演奏

有时候夜深人静,我会放一些老的模拟录音,比如卡拉扬六十年代的贝多芬,磁带固有的、轻微的底噪嘶嘶声… 反而让音乐活了过来,它提醒你,这是在一个真实的时空里,由真实的人,用真实的乐器录制下来的,那种温暖感,有点像看老电影,画质粗糙,但里面的光影和颗粒,却有种数字影像难以企及的深情,现代数字技术太追求“干净”了,干净得像无菌室,反而抹掉了很多承载情绪的东西。🤔

不是所有音乐都适合这样听,你弄一套系统来听网络神曲,那纯属浪费,它需要录音本身就有那种“灵魂”,当你找到一张制作精良的唱片,通过一套调教得当的设备播放出来… 那感觉,就像是和录音师、和乐手有了一次隔空的、无声的交流,你能听到他们的意图,他们的专注,甚至他们的呼吸节奏。

这大概就是我所理解的“极致音质”吧,它不关乎完美,甚至要包容一些不完美,它关乎的是还原那一刻的真实情绪,让聆听变成一种沉浸式的、带着体温的体验,让你觉得,萨克斯风手就在离你三米远的地方,即兴吹奏时,他额头上可能正沁出细密的汗珠,而这种感觉,千金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