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功耗天梯图2017版:详细呈现各型号功耗与性能阶梯关系
- 游戏动态
- 2025-10-20 18:02:44
- 3
哎,说到2017年的CPU功耗这事儿,现在回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那时候啊,英特尔和AMD正打得火热,AMD刚掏出锐龙第一代,整个市场都跟着躁动起来了,什么天梯图、性能排行榜,网上到处都是,但专门把功耗拎出来说清楚的,还真不多见,我当时就琢磨着,能不能自己整理个东西,不看跑分,就看这些芯片到底有多“烫手”,或者说,多省电。
记得那时候,英特尔的七代酷睿,也就是Kaby Lake,还是市场主力,i7-7700K这家伙,号称风冷随便上5GHz,性能是挺猛,但那个功耗啊… 你要是用原装散热器,简直就像给一个小暖气片加压,夏天打游戏的时候,机箱呼呼地吹热风,电表感觉都比平时转得快一点,官方TDP写的是91W,但那根本就是个“仅供参考”,一超频,轻松破百瓦,甚至更高,它就像个脾气不太稳定的性能狂,你得用好的散热器哄着它,不然分分钟给你脸色看。
然后AMD这边,Ryzen 7 1800X,8核16线程,一下子把核心数拉高了,刚开始大家都担心,这么多核心,功耗不得爆炸啊?结果出来一看,TDP 95W,实际用起来,在多线程任务下其实还挺克制,比预想中好不少,但它有个特点,就是待机功耗和轻度使用时,感觉没有英特尔那么“精致”,总会觉得底子稍微热那么一丢丢,不过一旦全核满载,反而显得比较老实,功耗增长没那么夸张,它像是个扎实的团队工作者,大家一起干活时效率高,也不瞎折腾。
但要说2017年真正的功耗明星,我觉得得提一下那些不带“K”的英特尔CPU,比如i5-7500之类的,TDP 65W,配上个一般的B250主板,用个几十块钱的风冷,安安稳稳用几年一点事儿没有,性能对于日常办公、玩点网游完全够用,关键是省心、省电,它们就像班级里那些中规中矩的好学生,不冒尖,但你也挑不出啥大毛病。
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就是那种低功耗的T系列或者笔记本上用的U系列CPU,像i7-7700T,TDP才35W,性能肯定比标准版弱一些,但放在那种追求静音、小巧的迷你主机里,就特别合适,我印象中当时有些品牌机就用这个,几乎听不到风扇声,放在客厅当HTPC用,存在感很低。
现在想想,看功耗不能光看一个数字,你得结合着性能来看,有的U,功耗是高,但性能提升更大,这叫能效比高,有的U,功耗看着低,但性能也弱得可怜,那其实也不算省电,只能算“弱鸡”,2017年那个时候,感觉英特尔在绝对的单核性能和游戏性能上还有点优势,但AMD靠着Zen架构,在多线程能效上已经开始展现出强大的潜力了,为后来几年的翻身仗埋下了伏笔。
那时候测试功耗也麻烦,不像现在有这么多方便的软件和功耗仪,我们好多数据都是靠着各种论坛大佬用专业设备测出来,然后大家互相分享、比对,才慢慢拼凑出一个大概的图景,有时候看到两个网站测出来的数据差个几瓦,还得纠结半天,想想是不是因为主板不同、散热器不同导致的误差。
所以回过头看这个所谓的“2017 CPU功耗天梯图”,它其实不是一个严格的排行榜,更像是一张模糊的、带着当时技术印记和玩家们集体经验的地图,它告诉你,如果你追求极致的游戏帧数,可能得忍受i7-7700K那样的热情;如果你想要多任务处理能力强又不想电费太夸张,初代锐龙是个新选择;而如果你只是要个稳妥可靠的家用电脑,那些65W的酷睿i5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时间过去这么久了,现在的CPU能效比已经天翻地覆,但偶尔想起2017年那些芯片的“脾气秉性”,还是觉得挺有趣的,那是一个过渡的时期,你能清晰地感觉到,CPU的设计思路正在从一味追求高频率,转向更精细地平衡性能、功耗和成本。
本文由穆方方于2025-10-20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yxdt/3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