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游戏实名制构筑未成年人健康防线,守护纯净心灵成长空间

哎,说到游戏实名制这事儿,我其实有点矛盾,一方面吧,觉得现在小孩儿确实该管管,你看我侄子,才小学五年级,抱着手机玩《王者》能玩到晚上十二点,眼睛都快贴屏幕上了,说他两句还跟你急,但另一方面,我又有点担心,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真能像宣传里说的那样,筑起什么“健康防线”吗?感觉…有点悬。

记得我小时候,哪有什么实名制啊,放学后偷偷跑去黑网吧,两块钱一小时,老板才不管你是不是未成年,给钱就行,那时候玩《传奇》、《CS》,虽然也疯,但好像…没那么容易陷进去,因为现实世界里有太多好玩的事儿了,爬树、掏鸟窝、和邻居小孩打弹珠,屏幕外的吸引力更大,现在呢?孩子的整个世界,好像都被压缩到一块发光的玻璃里了,你说怪游戏吗?好像也不全是,是社会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实名制刚出来那会儿,我觉得就是个形式,小孩拿爸妈身份证号一填,防线不就破了吗?后来听说接入了公安系统,要人脸识别,这才觉得…嗯,动真格的了,但这玩意儿,说到底是个技术手段,是堵“墙”,可孩子的成长,光靠“堵”行不通啊,我见过有的家长,把实名制当成了“甩锅”工具,以为开了这个功能,就能一劳永逸,自己该刷手机刷手机,该不管还是不管,这就像…把小孩锁在一个看似安全的空房间里,然后自己走开了,房间是安全了,可孩子心里的孤独、好奇、还有那种想往外探头的冲动,谁来管呢?

游戏实名制构筑未成年人健康防线,守护纯净心灵成长空间

真正的“守护”,我觉得不是建一堵冷冰冰的墙,而是营造一个“空间”,这个空间里,不光有限制,更得有引导和温度,游戏里能不能多设计点需要协作、动脑筋的环节,而不是一味强调氪金和拼时长?再比如,那个“宵禁”和消费限制,初衷是好的,但能不能别那么生硬?突然一下被踢下线,那种感觉挺挫败的,能不能像有个温和的“管家”,提前十五分钟提醒一下:“小朋友,时间快到了哦,收拾一下心情,我们存个档明天再冒险吧?” 这种细节上的体贴,比强硬的规定可能更管用。

还有啊,我总觉得我们大人有点…双标,我们自己机不离手,却要求孩子绝对纯净,有一次家庭聚会,一桌子大人都在刷短视频,却齐声呵斥我侄子别玩游戏,那孩子抬头时一脸委屈,那个眼神我至今记得,我们在用手机构建自己的世界,却想亲手拆掉他们的,这堵最该先筑起来的“防线”,是不是应该在我们这些成年人的心里呢?

游戏实名制构筑未成年人健康防线,守护纯净心灵成长空间

所以说,实名制是个有用的工具,但千万别把它当成终点,它更像一个起点,提醒我们:问题比想象中复杂,健康防线的砖瓦,光靠政策和技术来砌是不够的,还得用理解、陪伴和共同的成长来当水泥,得让孩子们觉得,屏幕外的世界,同样有趣,同样值得探索。

唉,想着想着又跑题了,其实我就是觉得,守护一颗纯净的心灵,是个细水长流的活儿,急不得,也简单不得,实名制是这盘大棋里的一步,但整盘棋怎么下,还得看我们所有人……包括游戏公司、家长、学校,甚至我们每个旁观者,愿不愿意真正弯下腰,走进那个属于孩子的、光怪陆离又脆弱无比的世界里去看看。

也许,最好的防线,从来都不是隔绝,而是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