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智能手机使用指南:有效规避电池过热与爆炸隐患

哎,说到手机电池过热这事儿,我可太有感触了,去年夏天,我那个用了两年的旧手机,简直成了个“暖手宝”,有一次在外面导航,太阳底下晒着,手机烫得我差点想把它扔了,屏幕都开始变暗、卡顿,当时心里真咯噔一下:它不会要“炸”了吧?虽然后来没事,但这种经历确实让人后怕。

所以咱们今天不聊那些干巴巴的说明书条款,就聊聊怎么像对待一个有点脾气的朋友一样,和你的手机电池和平共处。

你得知道它为啥“发火”。

智能手机使用指南:有效规避电池过热与爆炸隐患

电池过热,说白了就是内部化学反应太“激烈”了,你想想,一边是你在打大型游戏,处理器高速运转疯狂发热;另一边你又把它放在羽绒服口袋里,或者直接扔在暴晒的汽车前挡风玻璃下——热量散不出去,它不“憋得慌”才怪,我最深的体会是,充电时玩手机,尤其是边充电边视频通话或玩游戏,那发热量是叠加的,对电池的伤害最大,我那次的“暖手宝”事件,就是这么来的。

几个我自己试过,有点用的小习惯:

智能手机使用指南:有效规避电池过热与爆炸隐患

  1. 给它“脱掉外套”充电。 我发现,很多手机壳,尤其是那种厚重的保护壳,简直就是保温杯,充电时热量本来就不易散发,再裹一层,温度蹭蹭往上走,现在我养成习惯了,充电前顺手把壳摘了,尤其是夏天,摸上去温度明显低一些,这就像人睡觉,你裹着大棉被能不热吗?

  2. 别等到“油尽灯枯”才加油。 我以前总喜欢把手机用到1%再充,觉得这样“物尽其用”,后来才明白,这其实对锂电池特别伤,会加速它的老化,现在我的习惯是,电量降到20%左右,有机会就插上充一会儿,充到80%、90%拔掉也行,别追求每次都100%满格,浅充浅放,电池反而更“长寿”,这一点,可能跟很多人“充必须充满”的直觉相反。

    智能手机使用指南:有效规避电池过热与爆炸隐患

  3. 警惕“山寨”充电器,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我有个朋友,图便宜买了个没牌子的快充头,结果没多久,充电时那个头烫得能煎鸡蛋,线也软化了,吓得他再也不敢用了,原装充电器贵是贵点,但里面的电压、电流控制是经过严格匹配的,那些来路不明的配件,为了追求快充效果可能不顾安全,就像是给手机喂“劣质汽油”,不出问题才怪。

  4. 环境温度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是我血的教训,现在夏天出门,我绝对不把手机长时间放在车里,尤其是黑色中控台上,那地方太阳一晒,温度飙升得吓人,同样,也别把手机放在枕头下或者被子里充电,热量淤积起来非常危险。

说点有点“玄学”的个人观察。

我总觉得,手机用久了,你跟它之间会有种默契,它能用多久,什么时候会卡,什么时候发热厉害,你大概会有个感觉,当你明显感觉到它比以前更容易发烫,续航断崖式下跌,那可能就是电池在发出“求救信号”了,这时候就别硬撑了,该去官方售后检查一下,或者考虑换电池,毕竟,安全这东西,永远不能靠侥幸。

手机是我们最亲密的工具,但也别让它成为口袋里的“隐形炸弹”,多一点点细心,就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希望咱们的手机,都能安安稳稳地陪我们更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