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全面掌握苹果知识:品种区别、核心产地、营养解析及聪明选购技巧

行吧,聊聊苹果,这东西太常见了,常见到我们好像都忘了它到底有多复杂,每次站在超市那堆红红绿绿的苹果前面,是不是都有一瞬间的茫然?随便抓一个就走?其实吧,每个苹果背后都藏着点故事,弄明白了,挑苹果这事儿能变得特别有意思。

品种那点事儿:不只是红和绿的区别

先说品种,这可不是简单的“红的甜,绿的酸”,咱们得看“祖宗”。

富士,它的爹妈是国光和元帅,所以它继承了国光的脆和甜,又带了点元帅的造型,现在市面上什么“盐源丑苹果”、“新疆阿克苏糖心苹果”,其实都是富士家族的成员,阿克苏那个糖心,其实就是果糖堆积,温差大的地方容易形成,甜是真甜,但你别指望它有什么复杂的风味,就是直白的甜,像个实在的老好人。

然后是 嘎啦果(Gala),我的早餐常客,个头小,味道清淡,不酸也不甜到发腻,汁水足,它属于那种“不会出错”的选择,但你也不能指望它带来惊喜,有点像班级里那个成绩中上、性格温和、但你毕业多年后可能想不起名字的同学。

全面掌握苹果知识:品种区别、核心产地、营养解析及聪明选购技巧

最让我有个人偏见的,是 蛇果(Red Delicious),对,就是那个长得特别红、形状像个带五个棱的圆锥体的,小时候觉得它高级,我管它叫“花瓶苹果”,皮厚,肉粉,香气是挺浓的,但吃起来口感绵软,甜得有点空洞,它完美诠释了“颜值即正义”在水果界的局限——中看不中吃,所以现在除非做果盘需要配色,否则我基本不碰。

还有 澳洲青苹果(Granny Smith),酸得清醒脱俗,直接吃需要勇气,但它是我做苹果派的唯一选择,高温烘烤后,酸味会转化成一种极其浓郁的风味,而且质地紧实,不会烤成一滩泥,这就叫“天生我材必有用”。

核心产地:风土真的不是玄学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苹果也一样,气候温差,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全面掌握苹果知识:品种区别、核心产地、营养解析及聪明选购技巧

为啥山东烟台陕西洛川的富士出名?那边靠海或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苹果就能攒下更多的糖分,而且秋天干燥,苹果的表皮会更紧实,颜色也更漂亮。

新疆阿克苏更极端,温差巨大,所以能长出那种冰糖心,但说实话,我觉得阿克苏苹果的果肉有时候会有点“糠”,不如洛川的苹果肉质细腻紧致,这可能就是极致甜度带来的一点小牺牲吧。

我个人有个私藏偏好:云南昭通的苹果,名气没那么响,但味道很野性,因为高原紫外线强,苹果表皮会有点“锈斑”,看起来丑丑的,但果肉香气非常足,是一种混合着阳光和土壤的复合香味,不是单一的甜,这让我觉得,买苹果有时候像淘古董,不能光看品相。

营养?别想得太神奇

全面掌握苹果知识:品种区别、核心产地、营养解析及聪明选购技巧

说点实在的,苹果的营养,最常被说的就是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

维生素C含量其实很一般,比不上猕猴桃甚至橙子,它的价值更多在于综合性和方便性,一个苹果,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物都来一点,而且洗洗就能吃,特别适合懒人,说什么“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听听就好,这更像是个美好的营销口号,健康的核心是饮食均衡,别指望任何一个单一食物创造奇迹。

我自己的习惯是,如果今天蔬菜吃得少,就啃个苹果补点纤维;如果感觉消化不太好,也会吃一个,那种清脆多汁的感觉确实能让人舒服点,但它就是个普通水果,别神化它。

怎么挑?我的“笨办法”

网上教程很多,看蒂头、摸手感什么的,太理论了,我说点我的土办法。

  1. 闻。 凑近闻一闻,特别是果脐那个位置,一个成熟的、好吃的苹果,肯定是有香气的,哪怕很淡,如果什么味道都没有,大概率味道也会很平淡。
  2. 掂。 同样大小的苹果,选那个感觉更重、更压手的,说明水分足,果肉扎实,轻飘飘的,可能就有点空心了。
  3. 按。 用手指轻轻按一下苹果的皮,不是让你掐烂它,感觉是紧实、有弹性的就好,如果一按一个坑,或者感觉软塌塌的,那肯定不新鲜了,但像蛇果那种天生肉质比较粉的,你按着感觉也会软一点,所以这个方法要结合品种来看。
  4. 接受不完美。 有点锈斑、形状不太规则的,只要不是腐烂变软,味道可能反而更好,太完美无瑕、油光锃亮的,有时候倒要小心,可能是打蜡或者采摘过早。

最后啰嗦一句,苹果的世界很大,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试,这个星期买几个嘎啦,下个星期尝尝粉红女士,慢慢你就能找到最对你胃口的那一款,挑苹果这事儿,没啥标准答案,自己吃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