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山东农信:携手农户共筑美好家园,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新动能

说起来,山东农信这事儿,我一开始觉得,不就是银行那老一套嘛,支农支小,喊喊口号,但前阵子回老家,跟我一个在县里农信社工作的远房表叔聊了半下午,感觉还真不是那么回事,有些东西,是扎到泥土里去的,带着点土腥气,反而让人觉得真实。

山东农信:携手农户共筑美好家园,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新动能

我表叔说,他们现在最怕的,就是被老百姓看成是“坐在柜台里数钱的”,他们搞了个挺有意思的活儿,叫“驻村客户经理”,不是挂个名,是真得去,老张,他们单位一个快退休的老信货员,现在皮肤晒得黝黑,整天开辆破面包车在几个村之间转悠,哪家玉米该追肥了,哪家果园可能招了虫害,他比有些农户自己还清楚。

山东农信:携手农户共筑美好家园,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新动能

他跟我讲了个事儿,关于种秋月梨的老李,老李前年想扩大种植,引进新品种,但心里没底,也缺一笔不小的启动资金,他不敢找银行,觉得手续麻烦,也怕万一赔了还不上,老张知道后,没直接说贷款,而是先拉着他,自己掏钱请省里的农业专家下来看了两回地,测了土质,确认那品种确实适合,老张才跟老李算账:苗子多少钱,有机肥投入多少,预计收成如何,市场价大概在什么区间,一笔一笔,算得明明白白,最后他说:“老李,这事儿我觉得能干,钱,我们农信社给你托底,利息用咱们的‘乡村振兴贷’,有优惠,但你得按专家说的来,不能蛮干。”

山东农信:携手农户共筑美好家园,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新动能

这就不是冷冰冰的放贷款了,更像是一个懂行的老伙计在帮你出谋划策,甚至替你分担了一部分风险,老李后来真干成了,去年梨子卖了好价钱,成了村里的示范户,现在他见到农信社的人,远远就招手,非要拉家里喝茶,这种信任,不是靠报表上的数字能换来的。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关键的,就是他们开始真正去理解农村的“毛细血管”,农村的资产,不像城里,有房产证啥的明明白白,很多是大棚、活体牲畜、甚至果园里的预期收成,这些东西,以前在银行眼里,基本不算“资产”,贷不了款,但现在农信社好像在尝试一些新办法,比如和村里的合作社合作,搞联合担保;或者利用一些卫星遥感、物联网技术,评估大棚作物的长势,把这作为授信的参考,虽然听起来还有点笨拙,可能出错,但至少方向是对的,是在想办法把金融的“活水”,引到那些最干渴的田埂边上。

问题也不少,表叔也叹气,说年轻人还是不愿意回来,留下的多是老人,接受新东西慢;线上平台搞了,但很多大爷大妈还是认存折,觉得手机上的数字不踏实,有时候他们费老大劲推广一个手机银行功能,效果也一般,但这可能就是真实的乡村吧,变化总是慢的,需要耐心,急不得。

我看山东农信这个“赋能”,它不像那种高科技公司发布会上的概念,一亮相就光芒四射,它更像是一棵老树,根系深深扎在齐鲁大地的泥土里,一年年地,默默地,为身边的庄稼输送着养分,会有虫害,也会遇到干旱,但它就在那里,陪着农户们一起经历风雨,这种陪伴本身,或许就是最扎实的“新动能”,乡村振兴,说到底,振兴的是人,而金融,终于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工具,它有了温度,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支撑,这条路还很长,但总算是在往前走了,脚步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