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精致小型录音设备,让每个美好瞬间都能清晰留存与回味

说真的,我以前特别烦那种动不动就掏手机录音的人,好好的聊天,或者一段特自然的音乐,手机往桌上一杵,感觉整个氛围就变了,特别“事儿”,直到去年冬天,我在一个朋友的工作室里,彻底被一个小玩意儿改变了想法。

精致小型录音设备,让每个美好瞬间都能清晰留存与回味

那是个比硬币大不了多少的金属小方块,朋友就把它随意放在堆满书的木桌上,我们几个人喝着茶,东拉西扯,从工作聊到最近看的冷门电影,笑声就没断过,临走时,他按了一下那个小方块,然后手机上一顿操作,刚才整个聊天的音频就传了过来,我戴上耳机一听,惊呆了。

精致小型录音设备,让每个美好瞬间都能清晰留存与回味

那不是手机录音那种扁平、带着点“嘶嘶”底噪的声音,我能清晰地听到茶杯和木桌轻轻碰撞的闷响,能听到某人说到兴处用手指敲打桌面的节奏,甚至能分辨出窗外偶尔经过的车辆由远及近再远去的声音轨迹,最神奇的是,朋友那阵特别有感染力的笑声,在回放里听起来特别真实、有厚度,仿佛那个温暖的下午又被原封不动地搬了回来,那一刻我才明白,我反感的可能不是“记录”这个行为本身,而是那种笨拙、突兀的记录方式,破坏了当下的自然感。

精致小型录音设备,让每个美好瞬间都能清晰留存与回味

自那以后,我就有点着迷似的开始研究这类精致的小型录音设备,它们和手机最大的不同,是一种“无感”的存在,你不用特意摆弄它,不用点亮屏幕打断对话,更不用像个记者一样把麦克风对准说话的人,它就安静地待在角落,像个忠实的旁观者,只负责吸收环境里的一切声音细节,这种“隐形”的特质,反而让被记录下的瞬间更加真实和珍贵。

上个月,我带着我的小设备去乡下看望外婆,她年纪大了,总爱絮絮叨叨地讲我小时候的事,那些故事我听过很多遍,但每次细节都有些微的不同,那天下午,阳光很好,她坐在藤椅里边剥豆子边讲,我就把设备放在窗台上,回来后,我把那段录音整理了出来,里面有外婆略带沙哑的嗓音,有豆子落入盆里的“噼啪”声,还有邻居家隐约的狗吠,这比任何一张照片都更能让我感受到那个午后的温度,我甚至觉得,将来某一天,这个声音档案会比一堆像素构成的图片,更能抵御时间的侵蚀。

我也不是什么都录,有时候只是测试一下,录一段窗外的雨声,或者自己胡乱弹的一段吉他,回放时,会听到很多平时忽略的细节,比如呼吸的节奏,或者某个音符的微小偏差,这种对声音的“放大镜”式的体验,让我对周遭世界的感知都变得细腻了一些,它不总是美好的,有时也会暴露环境的嘈杂和自己的不足,但这种真实,恰恰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

所以现在我觉得,拥有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设备,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也不是为了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它更像是一种很私人的习惯,是给未来的自己准备的一份份声音标本,当某些记忆开始模糊时,能有一个钥匙,去打开那个装满声音的盒子,瞬间就能被拉回到当时的场景里,连空气的味道都仿佛能记起来,这大概就是科技所能带来的,最温柔的一种回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