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因特网:连接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与数字时代基石
- 游戏动态
- 2025-10-09 09:18:16
- 1
说实话,第一次拨号上网时那阵“滋——嘟——”的刺耳声音,我现在还记得,那时候谁能想到,这条看不见的“路”后来能长成今天这副模样?什么“信息高速公路”,当年在我眼里,不过就是一根电话线加上一个慢到让人想砸键盘的调制解调器,但恰恰是这条颠簸起步的小路,慢慢变成了如今支撑我们生活的数字基石。
我记得特别清楚,零几年的时候,为了查一篇课外资料,我得掐着电话费上网,打开一个纯文字网页都要等上半天,那时候的因特网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摇摇晃晃,但眼睛里全是光,谁能想到后来它跑得那么快,甚至有点刹不住车。
说是“高速公路”,其实它更像一片自我扩张的原始森林,有人在这里建起花园,比如早期的个人博客站长,一字一句敲出自个儿的思考;也有人开始扔垃圾、搞破坏,垃圾邮件、弹窗广告像藤蔓一样疯长,但奇妙的是,这条路从来没被谁完全控制过——它不属于某个公司、某个国家,甚至不属于某代程序员,它一直在变,有时候是好,有时候让你忍不住骂一句“这什么破设计!”。
就拿维基百科来说吧,一开始多少人唱衰?一群陌生人自愿凑在一起编百科全书?肯定全是错误和偏见!可现在,它成了多少人写论文、查资料第一个打开的网站,不完美,但它在不断自我修正,这种粗糙却顽强的协作精神,好像也只有因特网能养得出来。
这条路也越来越挤了,以前感觉是在空旷国道上开车,现在简直是北京早高峰,算法推荐把你关进信息茧房,电商平台记下你每次点击,社交媒体上动不动就吵成一团,我有时候会想,我们当年向往的那个“连接全世界”的梦想,是不是已经被流量、变现和戾气给压得喘不过气了?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没法否定它带来的可能,就像我通过网线认识了一位住在智利的插画师,我们合作过一些小项目,从未见面,却能在一条模糊的“路”上共享灵感,也记得疫情初期,很多老人靠微信终于学会了视频通话——那条路虽然嘈杂,却从来没真正断开过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连接。
所以你说因特网到底是什么?它是工具,是战场,是市集,也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渴望、焦虑,还有怎么折腾都扑不灭的分享欲,它不完美,从来都不,但可能正因为这些不完美,才让这条信息高速公路有了人的温度。
它还在延伸,没有终点,而我们,都是这条路上一边抱怨、一边向前走的修路人。
本文由芮以莲于2025-10-09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yxdt/2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