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笔记本CPU天梯图2016版:卓越性能助力办公娱乐无缝切换

嘿,还记得2016年那会儿选笔记本的纠结吗?当时我正打算换掉那台卡出灵魂的旧电脑,偶然翻到一张“CPU天梯图”,简直像挖到宝藏地图——虽然密密麻麻的参数看得头大,但突然就明白该怎么选了。

笔记本CPU天梯图2016版:卓越性能助力办公娱乐无缝切换

那时候英特尔第六代酷睿(Skylake)正火,i7-6700HQ算是游戏本里的“顶流选手”,我有个做视频剪辑的朋友,咬牙上了船(你知道,就是那个贴吧天天聊的“神船”),他说导出4分钟的视频从原先的半小时缩到10分钟,还能边渲染边打LOL不卡——虽然散热风扇响得像吹风机,但说实话,那代移动端CPU真的让“办公娱乐两不误”从广告词变成了可能。

笔记本CPU天梯图2016版:卓越性能助力办公娱乐无缝切换

不过也别光盯着英特尔!AMD那时候还没现在这么猛,但A10-9600P这类APU在低端市场杀得狠,我表妹大学买的就是个AMD本子,三千出头,她说看剧、写论文、偶尔PS个社团海报够用了,就是续航拉胯,图书馆抢不到插座就得当场表演断电自闭。

笔记本CPU天梯图2016版:卓越性能助力办公娱乐无缝切换

现在回头看2016年的天梯图,其实能品出点味道:厂商开始认真琢磨“平衡”这回事了,不像早年间要么是傻重的性能怪兽,要么是续航感人但卡成PPT的超薄本,那年的芯片开始试着兼顾功耗和爆发力,比如英特尔硬塞进低压U里的睿频技术——虽然实际用起来经常触发降频(我的Surface Pro 4就老在烫手时摆烂)。

说个冷门细节:当年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第六代酷睿对NVMe固态的支持才真正普及开,我后来给老笔记本换了个NVMe盘,开机速度从“泡杯面”变成“撕袋零食”,这种体验跃升甚至比CPU升级更直观……可惜天梯图从来不标这些隐性优势。

说到底,2016年的CPU天梯图像个分水岭——之后笔记本开始彻底告别“办公机只能敲字,游戏本必须板砖”的割裂感,现在回头看可能觉得参数过时,但那种“终于不用妥协”的痛快感,倒是挺难忘的。

(写完看了眼抽屉里那台2016年退役的老伙计,风扇声仿佛还在耳边轰隆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