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全面解读11代笔记本CPU性能排行及深度使用笔记

好,那我试着聊聊这个11代笔记本CPU吧,说实话,现在回头看这代U,真的有点“夹心层”的感觉——比上不足,比下…其实也被12、13代压着打,但你说它完全过时了吗?我又觉得不是,尤其很多人手上正用着,或者偶尔还能捡个二手,还是值得唠清楚。

我当时自用是一台i7-11800H的游戏本,联想的拯救者,那时候刚上市就冲了,心情激动得跟什么似的,结果用着用着发现……嗯,事情没那么简单。

先说说性能排行,如果非要粗暴排个序,i9-11980HK肯定在顶上,但那玩意贵得离谱,散热还得靠笔记本厂商“施舍”,实际没几个人真用得上,接地气点的话,i7-11800H 和 i5-11400H 才是主流选手,AMD那边呢,R9 5900HX和R7 5800H也打得不可开交,不过我今天重点说Intel,因为那台拯救者陪我熬过太多夜了。

全面解读11代笔记本CPU性能排行及深度使用笔记

我记得特别清楚,刚拿到机子那天跑Cinebench R23,11800H多核能冲到接近13000分,当时觉得:“卧槽!这才是生产力!”但用久了就发现,性能是一回事,发热和续航又是另一回事。

有一次我在星巴克写稿,没插电,开省电模式+60Hz刷新率,结果也就撑了三小时出头,11代还是10nm SuperFin(Intel 7),你说进步吧确实有,但续航焦虑依然真实存在,甚至有时候编译代码,风扇突然起飞,旁边人看我像看飞机调度员。

全面解读11代笔记本CPU性能排行及深度使用笔记

游戏表现倒是稳的。《赛博朋克2077》中高画质+DLSS,帧数能维持在60-70之间,偶尔掉帧也不是CPU的锅,更多是显卡瓶颈,但这时候我就有点分裂:明明是为了CPU买的,最后发现大多数时候还是显卡在干活。

然后说一个很多人可能没太注意的点:雷电4,11代开始普及雷电4,我外接了个显卡坞试过RTX3080,效果是有的,但损耗嘛……嗯,大概15%左右吧,你说值不值?只能说应急可以,长期用还是有点自欺欺人。

全面解读11代笔记本CPU性能排行及深度使用笔记

还有一点,这代U对PCIe 4.0的支持是有了,但实际用到的人有多少?我换了个三星980 Pro,感觉开机也没快多少,加载游戏也就快个一两秒……心理安慰大于实际。

现在回头看,11代像是Intel“奋力一搏”的产品,比10代强不少,但又很快被12代大小核碾压,如果你现在要买二手,我觉得i7-11800H还是能战的,尤其是性价比上来的时候,但如果你追求续航或者多核爆发,可能12代、13代更从容。

有时候深夜加班盯着任务管理器里跳动的CPU占用率,我会莫名有点感慨:芯片换代太快了,人的需求反而越来越模糊,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强的性能吗?还是只是害怕被时代落下?……哎,可能只是我写代码写昏头了。

11代不算神,但也不坑,属于那种“够用且值得挖透”的选手,就看你怎么用它,以及,能不能接受它的脾气。

(写到这里,风扇又开始转了……我该清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