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这些手机修图工具超好用:轻松打造惊艳视觉效果的必备推荐

这些手机修图App,让我从手残党变成了朋友圈“摄影师”

以前我总觉得修图是专业摄影师的事儿,直到有一次,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灰蒙蒙的海边照片,朋友留言:“你这拍的啥?天气不好就别发了。” 行吧,我承认我受伤了,就是从那天起,我咬牙开始研究手机修图——不是为了变成大神,纯粹是不想再被吐槽。

没想到,这一试居然上瘾了。

现在我的日常是:蹲地铁修一张,等咖啡修一张,睡前再搞一张,说实话,有些App真的让我这种懒人也能“假装很会拍照”,来讲讲我用到现在的几个修图工具,没有复杂参数,只有真实感受。


醒图:适合我这种“又懒又贪心”的人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名字太网红了,但用了一次就真香了,它的“一键美化”不像某些App那样暴力调饱和度,而是真的能根据照片内容做智能调整,比如食物会更突出暖色调,风景会加强层次。

有一次我拍了我家猫在窗台发呆的照片,原图光线普通,猫毛都糊成一团,用了醒图的“宠物”模式,它居然自动提高了毛发细节,背景还加了轻微柔焦——我妈看到后问我:“你什么时候换相机了?”

但我有时候也觉得它的“模板”太多了,选择困难症真的头疼,而且偶尔推的滤镜有点过,得手动拉低强度,不然照片就像开了十级美颜。


Snapseed:被我当成“细节控救星”

这是被我一个做设计的朋友安利的,她说:“你要想真的学修图,别老是依赖一键搞定。” 于是我战战兢兢打开了Snapseed——然后懵了,界面一点都不“小白”,刷子、曲线、蒙版……我差点就退出了。

但它的“局部调整”功能真的强,比如一张人像,我可以单独提亮眼睛、压暗背景,甚至只加强口红颜色,有一次我修了一张傍晚的街景,用画笔工具轻轻擦亮了路灯的光晕,那种细腻感是其他App很难做到的。

现在我如果真想认真修一张图,会打开Snapseed,不过如果赶时间,我可能还是会选醒图——坦白说,它的学习成本不低,我到现在都没搞懂“曲线”怎么用才自然。


Fimo:让我假装用了一次胶片机

我是个复古滤镜爱好者,但很多App的胶片感太假了,要么偏色严重,要么颗粒感像噪点,Fimo是我试了十几款后留下的,它连换胶卷的声音都模仿了老相机“咔哒”一声,仪式感拉满。

最喜欢的是它的色彩还原——不是一味地泛黄或褪色,而是根据不同胶卷特性调色,EK 80”偏冷绿色调,适合雨天;“LM Color”饱和度稍高,适合扫街。

不过它也有 bug:导出速度偶尔慢,而且如果照片本身画质差,加滤镜后会更糊,所以我现在习惯先用Snapseed微调基础光影,再扔进Fimo加氛围。


PicsArt:当我想要“不正常”的时候

严格来说它不是单纯修图工具,更像手机版PS,我通常不用它调色,而是拿来玩创意,比如双重曝光、贴纸叠加、背景虚化模拟。

有一次我拍了一张家门口的枯树,用PicsArt加了个月亮和飞鸟的贴纸,调低透明度后居然毫无违和感,发朋友圈后有人问:“这是哪儿拍的?很有意境。” 我暗爽没敢说这是P出来的。

但它的界面杂乱,广告也多,免费版每次导出还强制跳弹窗……所以我只在我“灵感爆发”的时候才打开它。


▍几句大实话(我的翻车经验)

  • 别迷信滤镜:很多照片问题出在基础曝光和构图上,先剪裁、拉亮暗部,比直接套滤镜有用;
  • 修图别过头:我有次把天空修成紫色,朋友问我是不是去了外星;
  • 设备不重要:之前总觉得别人拍得好是手机厉害,后来发现同样是iPhone,大神用原相机都能出片——还是得多拍多练。

现在修图对我来说更像一种放松方式,蹲在路边调色、等公交时拉个曲线,偶尔创造出满意的照片,真的能开心半天,如果你也想试试,别想太多——装个App,从一张图开始,哪怕只是微调,也可能打开新世界。

毕竟,谁不想让自己眼中的美好,被更多人看到呢?

这些手机修图工具超好用:轻松打造惊艳视觉效果的必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