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探索创意视频制作新境界,让软件赋能你的每一个灵感迸发时刻

我的视频创作混乱日记

我有个习惯,每次剪视频剪到凌晨三点半,就会开始对着屏幕自言自语:“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用啊?”——有时候是对着一段怎么调都别扭的转场,有时候是对着一坨怎么调色都像过期罐头的画面,然后我会瘫在椅子上想:所谓“创意视频制作”,到底创的是什么“意”?

你别跟我说是那种“五分钟学会大片感”的教程里讲的——加个炫酷转场、铺个恢弘BGM、字幕一定要浮夸飞出,那叫流水线,不叫创意,真正的创意,是你半夜失眠时突然想到“如果让这只猫穿着太空服在洗衣机里唱歌”的那种荒谬但让你兴奋得从床上弹起来的念头。

而软件,应该是那个不管你多疯都肯陪你玩的伙伴。

我以前可不是这么想的,刚开始用剪辑软件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特效都塞进一个视频里——波纹转场、火焰文字、分屏九宫格……结果剪出来像一锅电子垃圾粥,后来有一次,我拍了一段特无聊的日常:下雨的窗台、半杯冷咖啡、一本折了角的书,本来觉得废片一堆,直到某个凌晨我迷迷糊糊地用了某个剪辑软件里的“模糊抽帧”功能——就那个藏在“画面调节”底下我从来没用过的按钮——突然之间,雨水在玻璃上拖成长长的灰线,咖啡杯沿的反光偶尔闪烁,书页翻动得像呼吸。

就那样,一个沉闷的下午变得像一场梦,我没加任何“炫技”效果,但每一个来看的人都说:“这视频……有情绪。”

探索创意视频制作新境界,让软件赋能你的每一个灵感迸发时刻

所以你看,软件赋能灵感,根本不是“给你100种模板随便套”,而是“你发疯,我陪你实现你那位面穿梭的猫”。

比如我之前想做一个“城市倒流”的片段——车流倒退、雨滴向上、人群逆行,用普通倒放?太假了,像劣质鬼片,后来我在达芬奇里硬是拉着曲线一帧帧调速度,把不同物体的倒流节奏错开,中间还插了两段我自己画的逐帧动画——最后成片像喝醉了的时空裂缝,但它居然成立。

还有一次,我想把十年前的老DV磁带和手机4K视频剪在一起,色差、帧率、比例全都不一样,像强行把油和水搅和到一起,我蹲在电脑前骂了半小时,然后突然想:干嘛非要它们“融合”?就让它们冲突啊!于是故意保留跳帧、色块断层,甚至把闪烁的噪点做成节奏点——最后这个视频叫《时间的疤痕》,我妈看完说头晕,但我一个做当代艺术的朋友说:“这玩意儿挺诚实。”

探索创意视频制作新境界,让软件赋能你的每一个灵感迸发时刻

所以你说“新境界”是什么?我觉得不是技术多厉害,而是你终于敢把软件当成自己的延伸——它不是你跪着学的“工具”,而是你站着用的“共鸣箱”,你可以失误,可以试错,可以突然把调色拉成一片血红只因为那天心情很崩,也可以让音频突然卡顿只是因为那一刻你需要它卡顿。

别追求“完美视频”,去制造“有人的痕迹”的视频。

最后分享一个我至今没完全搞定的功能:三维摄像机追踪,我试了四遍,背景还是穿帮了两次,物体飘得像幽灵,但我反而有点喜欢这种瑕疵——它提醒我:创作还在发生,而不是已经完成。

你的灵感不需要被“完美”封装,它只需要被真实地释放,而好的软件,就是那个不说“你错了”、只问“要不要再试一次?”的伙伴。

—今晚又要熬夜了吧?没事,记得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