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掌握建群技巧:一步步教你创建与管理成功的群聊平台

建群前,想清楚再动手

很多人建群是一时兴起,拉几个人就开始,结果群很快就死了,根据知乎用户“社群老李”的经验,建群前必须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建这个群?这个群为谁服务?这个群能提供什么独特价值?

你不能只建一个“爱读书群”,这太宽泛了,应该是“北京90后周末线下读书分享群”,或者“新手父母育儿书籍共读群”,目标越具体,吸引来的人就越有共同语言,豆瓣小组的成功就在于兴趣的高度垂直,社畜买房共进会”、“无用爱用品分享”这类小组,精准击中了特定人群的痛点,想不清楚定位,群就容易变成杂货铺,谁都可以进来聊两句,但谁也留不下。

第二步:起个好名字和定好规矩

群名字是门面,根据腾讯官方文档对群命名的建议,好的群名要易懂、易记、易搜索,避免使用生僻字和符号,直接点明群的核心主题。“周三夜跑小分队”就比“阳光健身群”更清晰。

群规是群的“法律”,必须在建群初期就明确,豆瓣小组的置顶帖通常有非常详细的组规,这是小组秩序维持的关键,群规不用太复杂,但至少要包括:

  1. 比如广告、人身攻击、敏感话题等,明确什么不能做。
  2. 希望成员分享什么,怎么互动。
  3. 违规处理: 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踢出,要写清楚,有规矩,大家才知道如何安全地玩耍,一位匿名的社群运营者提到,没有规则的群,就像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很快就会乱成一团。

第三步:拉入第一批“种子用户”

掌握建群技巧:一步步教你创建与管理成功的群聊平台

群刚建好时最脆弱,如果只有几个人,谁也不说话,群就“凉”了,这时需要精心挑选第一批种子用户,知乎高赞回答建议,种子用户最好是你熟悉的朋友,或者对这个主题有强烈兴趣和表达欲的人,他们的任务是“暖场”,在群里发起话题、回应他人,制造出活跃的氛围。

不要为了凑人数而胡乱拉人,把对养生没兴趣的同事拉进“健康生活群”,他要么屏蔽群消息,要么发无关内容,对群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种子用户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群的初始调性。

第四步:持续运营,让群“活”起来

建群容易运营难,很多群主以为建好群就完事了,这是大错特错,根据多位社群运营者的分享,保持群活跃的核心是持续提供价值和制造互动机会

掌握建群技巧:一步步教你创建与管理成功的群聊平台

  • 固定动作: 可以设置一些固定栏目,每周三晚上分享一个行业小技巧,或者每周五发起一个话题讨论,这种规律性活动能给成员带来期待感。
  • 制造话题: 群主或管理员要主动抛出有趣、有争议性、有共鸣的话题,比如在一个妈妈群里问“你家宝宝不肯睡觉时你有什么妙招?”,这种开放式问题很容易引发讨论。
  • 鼓励分享: 当有成员分享优质内容时,群主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有成就感,这样可以激励其他成员效仿。
  • 组织线下活动: 如果条件允许,线下见面能极大增强群的凝聚力,一次聚餐、一次郊游,都能把线上关系拉到线下,让成员感觉更真实。

第五步:做好群的“管理员”

随着群规模扩大,管理压力会变大,群主不能当“甩手掌柜”。

  • 及时处理问题: 有人发广告或吵架,要第一时间按照群规处理,维持群的和谐环境,犹豫不决会损害群的氛围。
  • 适当利用工具: 像微信群这样的平台,可以用群公告发布重要信息,用“群待办”确保每个人看到,还可以设置关键词自动回复,解答常见问题。
  • 保持谦和: 群主不是皇帝,而是服务者,要多听取成员意见,适时调整群规和活动形式,一个豆瓣小组的组长分享说,她经常发起投票让组员决定小组的活动主题,这让成员更有参与感。

第六步:坦然面对群的“生命周期”

不是所有的群都能永远活跃,当群的价值被消耗殆尽,或者成员的需求发生变化时,群会自然沉寂,这是正常现象,一位资深群主说,要接受群有生命周期,与其死气沉沉地维持一个“僵尸群”,不如在合适的时候主动宣布群使命完成,感谢大家一路的陪伴,然后优雅地放手,把精力留给新的、有活力的项目。

建一个成功的群,就像经营一个温暖的社区,从精准的定位开始,用明确的规则打好地基,用优质的种子用户点燃火花,再通过持续的运营和用心的管理让它持续发光发热,也要有顺其自然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