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守护隐私第一步:坚持访问加密网页的安全浏览指南

为什么我坚持只访问加密网页?

你可能没注意过,但每次打开一个网站,浏览器地址栏左侧的那个小锁图标(或者有时候是个警告三角)其实在无声地告诉你:这个页面安全吗?

我以前也不在乎这个,直到去年,我在一家咖啡店用公共Wi-Fi登录某个论坛,顺手输了个常用密码——结果两周后,我的某个社交账号突然开始发垃圾广告,排查了一圈,最后怀疑是那次连接被“中间人”截获了数据,那之后,我成了HTTPS(加密网页协议)的偏执狂。

加密网页是什么?简单说就是“防偷听”

HTTP(不带S)的网站,数据像明信片一样在网络上裸奔:任何人(黑客、ISP、甚至咖啡馆里懂技术的人)都能看到你输入的内容,而HTTPS会把这封“明信片”塞进保险箱,只有你和网站有钥匙。

但现实是,很多人连HTTP和HTTPS的区别都不知道,我朋友阿杰曾抱怨:“为什么我在公司内网查工资条,浏览器总跳警告?”——因为公司的人事系统居然还在用HTTP,他的工资信息可能被同事用工具嗅探到。

守护隐私第一步:坚持访问加密网页的安全浏览指南

那些“不安全”的网页,藏了多少坑?

  1. 公共Wi-Fi下的灾难
    机场、酒店的免费Wi-Fi是黑客的游乐场,去年有新闻爆出,某黑客在星巴克用伪造的热点截获了上百人的邮箱密码,如果你访问的是HTTP网站,等于主动把账号密码喂给对方。

    守护隐私第一步:坚持访问加密网页的安全浏览指南

  2. 被篡改的页面
    有些HTTP网站会被运营商或恶意程序插入广告(比如突然弹出“你的手机已中毒!”),更可怕的是,2014年某国运营商曾被曝篡改HTTP网页,插入监控代码。

    守护隐私第一步:坚持访问加密网页的安全浏览指南

  3. “反正我没秘密”的错觉
    有人觉得:“我又不干坏事,怕什么?”但隐私就像内衣——你可以选择不露,但不能被迫脱光,比如你搜索“抑郁症治疗”,HTTP下可能被雇主或保险公司追踪到。

我的强迫症操作(不一定科学但有用)

  • 插件加持:用「HTTPS Everywhere」(电子前哨基金会出的插件),它会强制所有支持加密的网站启用HTTPS,有次我点开一个老论坛,插件突然报错——后来发现这论坛早就被挂马了。
  • 手动改网址:有些网站默认HTTP,但把开头的http://改成https://居然能打开(比如某些政府网站…)。
  • 宁可不用:遇到死活不加密的网站(比如某些小企业页面),我会直接关掉,上次想下载个打印机驱动,官网竟是HTTP,最后我宁愿去品牌官网多花20分钟找对应型号。

不完美的现实

HTTPS不是万能的,它防不了网站自己作恶(比如Facebook收集数据),也挡不住你手滑把密码发给骗子,但至少,它能拦住最低级的隐私泄露——就像虽然锁门防不了专业小偷,但总比敞着大门强。

现在每次看到浏览器里那个小锁图标,我会莫名其妙有种安全感,可能有点神经质吧?但在这个数据比黄金还贵的时代,较真一点没坏处。

(PS:如果你发现某个常用网站还是HTTP,不妨发邮件问问他们——“2024年了,加密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