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自制手机芯片性能排行,揭秘制造流程与核心技术细节
- 问答
- 2025-11-01 09:01:02
- 14
网友自制手机芯片性能排行,揭秘制造流程与核心技术细节
第一部分:网友自制的手机芯片性能排行(综合多个网络平台讨论汇总)
这个排名并非来自官方实验室,而是网友们根据大量手机的实际游戏表现、日常使用流畅度、功耗和发热情况综合讨论得出的“口碑榜”,主要参考了数码博主“极客湾”的芯片能效曲线图、贴吧“手机吧”和“图吧”的讨论帖,以及酷安网用户的实际体验分享。
-
第一梯队:顶级性能
- 苹果A17 Pro:网友普遍认为,在运行大型游戏(如《原神》、《星穹铁道》)时,A17 Pro的峰值性能依然是最强的,但缺点是高负载下发热较大。
- 高通骁龙8 Gen 3:被认为是目前安卓阵营的“全能冠军”,性能紧追A17 Pro,但功耗控制得更好,游戏帧率更稳定,综合体验好评很多。
- 联发科天玑9300:采用“全大核”设计,性能爆发力非常强,在某些跑分软件中甚至超过骁龙,但部分网友反映其在不同手机厂商手中的优化水平有差异,需要看具体机型调校。
-
第二梯队:高端性能
- 高通骁龙8 Gen 2:去年的旗舰芯片,但性能依然非常能打,被认为是“性价比旗舰”的首选,功耗和发热控制成熟,口碑极佳。
- 苹果A16 Bionic:性能依然很强,日常使用和大多数游戏都绰绰有余,比很多新款安卓中端芯片要好。
-
第三梯队:主流与中端性能

- 高通骁龙8s Gen 3:被称为“小8 Gen 3”,性能介于旗舰和中端之间,是今年很多中高端机型的热门选择,平衡了性能和价格。
- 联发科天玑8300/8200:中端芯片中的“性能猛兽”,GPU性能突出,玩主流游戏体验很好,深受性价比用户喜爱。
- 高通骁龙7+ Gen 2:去年中端芯片的“神U”,性能强劲,能效比高,口碑甚至超过了一些老款旗舰芯片。
-
第四梯队:入门级性能
- 联发科天玑7050、天玑6020、高通骁龙6 Gen 1等:主要用于千元机,满足日常微信、短视频、轻度游戏没问题,但大型应用会比较吃力。
第二部分:手机芯片的制造流程与核心技术细节(根据科普视频“硬核拆解”和知乎专栏“半导体那些事儿”整理)
芯片的制造过程极其复杂,可以简单比喻成“用光在晶圆上雕刻超复杂的多层立体电路图”。
-
设计:架构与蓝图

- 苹果、高通、联发科这些公司自己并不生产芯片,他们只做设计,这就像建筑设计师画图纸,设计的核心是选择CPU核心的架构,比如是基于ARM公司提供的公版蓝图(如Cortex-X4、A720等)进行修改,还是像苹果一样完全自研架构,自研架构通常能更好地平衡性能和功耗,但难度极大。
-
制造:沙子的蜕变(核心环节)
- 这一步由像台积电(TSMC) 和三星(Samsung) 这样的晶圆代工厂完成,它们把设计师的“图纸”变成实物。
- 原料是沙子:首先将沙子提纯成超高纯度的硅,然后制成圆柱形的硅锭,再切成薄片,这就是“晶圆”。
- 光刻(用光雕刻):这是最关键的步骤,在晶圆上涂上光刻胶,然后用波长极短的极紫外光(EUV)透过一张刻有电路图的“掩膜版”照射上去,光刻胶被光照到的地方会发生变化,经过化学药水清洗后,晶圆上就留下了复杂的电路图案,这个过程要重复几十次,一层一层地叠加出立体结构。
- 纳米工艺(几纳米是什么意思?):我们常说的4nm、3nm工艺,指的是芯片上晶体管之间电路线的宽度,数字越小,意味着在同样大小的面积里可以塞进更多的晶体管,电路更精密,晶体管越多,性能越强;更先进的工艺通常也意味着更低的功耗和发热,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追求更小的纳米数。
-
封装与测试
制造好的晶圆上的一个个小方块就是芯片(Die),需要把它们切割下来,然后把这些芯片核心封装在保护外壳里,并连接上对外沟通的引脚,最后进行严格的测试,筛选出合格的芯片。
第三部分:影响芯片实际体验的核心技术细节(摘自“极客湾”的科普视频分析)
- CPU大小核设计:现在的芯片CPU部分通常由几个性能超强但耗电的“大核”和多个性能一般但非常省电的“小核”组成,系统会根据任务轻重,智能地调用不同的核心,以达到省电的目的,天玑9300采用的“全大核”是另一种思路,用更多中等功耗的大核来应对多任务,避免小核性能不够用。
- GPU(图形处理器):主要负责游戏画面渲染,高通的Adreno GPU历来表现强劲,而联发科近年来通过和手机游戏公司深度合作优化(如与腾讯的合作),游戏体验提升很快。
- AI引擎(NPU):专门处理人工智能任务,比如照片优化、语音助手、视频背景虚化等,AI性能越来越重要,各家公司都在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 集成基带:负责手机信号,高通的基带技术一直是强项,苹果的iPhone 15系列之前使用的是高通的外挂基带,而安卓旗舰芯片大多将基带集成在芯片内部,理论上功耗和体积更有优势。
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上的非官方讨论和科普,仅供您参考了解。
本文由雪和泽于2025-11-01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wenda/529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