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高通芯片技术突破:赋能全球智能生态系统的核心动力源泉

藏在口袋里的技术革命

我盯着手里这台发热的手机发呆——它刚刚在40度高温下流畅运行了半小时的《原神》,而我的老笔记本连打开Photoshop都要喘上粗气,这种荒谬的对比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生活在移动芯片技术疯狂碾压传统计算的年代。

上周在798艺术区遇见个做AR眼镜的创业者,他激动地向我展示眼镜腿上那个指甲盖大小的骁龙AR2芯片。"知道吗?这玩意儿的AI算力抵得上五年前的工作站",说这话时他眼镜片反射着刺眼的白光,让我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拆开电脑机箱时,被那块巨大的显卡散热器支配的恐惧。

高通芯片技术突破:赋能全球智能生态系统的核心动力源泉

高通这帮工程师确实有点东西,去年他们发布的骁龙8 Gen2让我印象深刻——不是那些枯燥的跑分数据,而是亲眼看见有人用搭载这芯片的手机实时处理8K视频,要知道就在2016年,我还在用笨重的摄像机拍婚礼,后期渲染能熬通宵,现在新娘都能在敬酒时用手机剪好快剪视频了,这技术进步快得有点不讲道理。

但最让我触动的还是上个月在巴塞罗那的MWC展会,那个失去右臂的德国小伙,用搭载骁龙X55的义肢给我倒了杯咖啡,5G信号让神经信号传输延迟低到几乎察觉不到,他笑着说现在能感受到水温时,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技术赋能"——不是发布会上那些华丽的PPT词汇,而是让一个普通人重获尊严的具体瞬间。

不过话说回来,高通的野望显然不止于此,他们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就很有意思,我试驾过那台搭载骁龙座舱平台的蔚来ET7,语音助手居然能分辨出后排两个孩子同时发出的不同指令,这种变态级的AI处理能力,让传统车机系统看起来像上个世纪的产物。

但真正让我后背发凉的是他们的边缘计算布局,去年在青岛港看到的那个场景——上百个集装箱的调度完全由搭载高通芯片的无人机自主完成,人类只负责在控制室喝咖啡,这种去中心化的算力网络,正在悄无声息地重构整个工业基础设施。

有时候半夜写代码累了,我会盯着路由器上那个小小的骁龙芯片发呆,就是这个比硬币还小的东西,正让我的智能家居系统学会预测我的作息,技术进化到这个程度,已经分不清到底是人在用芯片,还是芯片在驯化人了。

说到底,高通的厉害之处不在于他们造出了多快的芯片,而在于把这些芯片变成了数字时代的"水电煤",就像现在没人会特意讨论发电厂的技术细节,但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电一样,当我们在讨论5G、物联网、元宇宙这些宏大概念时,可能没意识到支撑这些的,往往是藏在设备里那个带着骁龙标志的小小方形芯片。

(写完这段突然想起我那台五年前卡成PPT的安卓机,看来是时候换新手机了...)